老中医治疗肺痈医案大全

肺痈
沈庆法医案
章某,男 。51岁,工人 。1979年8月24日就诊 。
主诉:低热伴脓痰带血18个月 。
病史:1978年2月份起高热,热势起伏,持续不退,曾作上感处理 。3月15日起出现午后低热,咯吐脓痰,并常咯血,胸闷气急,白细胞总数14×10'/升,中性0.84,血沉66毫升/小时 。胸片报告提示,左上叶尖后段有脓液浸润,内有透光区,建议手术治疗 。曾经住上海某某医院、上海某某结核病防治院,用过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SMZCo等药,病情有好转,但脓痰带血虽减不已,持续性低热变为间歇性低热 。1979年9月6日在上海某院举行大型病例讨论会,诊断为慢性肺脓疡,处理意见为:左上肺化脓症,中空,行左上肺切除术 。病人不愿做手术切除,实际上从8月下旬就用中医药治疗 。
检查:神志清晰,气息稍促,对答切题,额头汗出,面色潮红,形体消瘦,痰液黄浓而腥臭,夹有血丝 。听诊:左上肺闻及粗啰音,叩诊呈浊音 。舌质红边黯,苔黄厚腻,脉弦滑带数 。胸片示:左上肺叶尖后化脓性炎症 。体温37.8℃,血压14/10千帕,呼吸22次/分 。
诊断:肺痈(慢性肺脓疡) 。
辨证:痰热内蕴化脓伤络 。
治法:清肺化痰排脓,佐以化瘀通络 。
方药:
旋覆花(包)12克,桃杏仁各9克,冬瓜仁12克,炙桑皮12克,地骨皮12克,鱼腥草15克,开金锁30克,川贝9克,半夏6克,黄芩6克,天竺黄9克,花蕊石(煅)12克 。
每日1帖,水煎服 。共服14帖 。
9月6日二诊:持续性低热变为间歇性低热,咳痰腥臭如前,咯血渐少,目前仅见痰中带血,纳欲不旺,口干,舌红边黯,苔薄黄腻,脉象细滑 。证属肺中痰热不清,气阴已伤,治拟益气清肺,化痰止咳 。基本方为:生黄芪12克,北沙参12克,茯苓12克,赤芍6克,桔梗6克,生苡仁12克,炙甘草3克,冬瓜仁12克,鱼腥草15克,开金锁15克,桃杏仁各9克,川贝6克 。仍每日1帖,水煎服 。一直服至第二年6月份 。6月17日做胸部摄片提示:左上肺脓疡明显吸收 。
1980年6月17日三诊:低热已罢,痰中偶尔带血,咳痰亦减,且已不太腥臭 。苔薄黄,舌红,脉细带数 。肺热未彻,气阴未复 。基本方为:生黄芪12克,北沙参12克,山海螺15克,川贝9克,杏苡仁(各)9克,黛蛤散(包)12克,地骨皮12克,茯苓12克,佛耳草15克,车前草30克,瓜蒌皮12克,太子参15克,白残花9克,每日1帖,水煎服 。服至9月26日,予以胸片复查,提示:左上肺慢性肺脓疡已基本治愈,残留纤维性变,原可疑残腔已消失 。
在二、三诊治疗过程中,还有以下一些药物配合加减使用:白薇、炙鳖甲、十大功劳叶以清肺热;远志、炙紫菀、竹沥以止咳化痰;制军炭、血余炭、琥珀末、阿胶珠以化瘀止血;生谷芽、陈皮、焦六曲以和胃 。(《中国当代名医医案医话选》) 。
何任医案
李某某,男,19岁,初诊1975年6月14日 。
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后酿成肺痈,咳嗽胸痛,咯出脓痰夹血,口干,纳滞,下午微热,苔黄,脉滑数 。以清肺化痰热为主 。
银花12克,鲜芦根60克,薏苡仁15克,桃仁9克,冬瓜子15克,蒲公英12克,桔梗6克,鱼腥草12克,连翘9克 。
4剂 。
复诊:6月18日 。
药后午后热已除,咳嗽松,痰易咯而净,口于,大便燥,苔薄,脉滑 。续宜清肺化痰 。
银花12克,桑白皮9克,鱼腥草12克,浙贝母9克,冬瓜子12克,鲜芦根30克,桔梗6克,全瓜蒌(打)12克,薏苡仁15克,桃仁9克 。
5剂 。(《何任医案选》) 。
席梁丞医案
张某某,女,40岁,于1949年冬季邀诊 。述其咳嗽痰多,咳连胸痛,痰色稠黄如脓,其味腥臭难闻,自食冬果许多 。常觉口干口渴,经常大便秘结,诊脉弦数有力 。证系肺燥胃热,肺津亏损,血凝热结,疑为肺痈,痈溃脓随咳泄,遂遵方书以“生黄豆嚼试法”试之,果然不觉生豆之味,反觉味香 。拟给清热解毒排脓之剂施治 。
处方:
银花15克,连翘15克,苇茎15克,冬瓜仁12克,薏苡仁15克,杏仁9克,白芍9克,炒枳实9克,甘草6克 。
水煎,分2次服,1日1剂 。
服完3剂,咳嗽减轻,胸痛臭痰也有好转,认为服药有效,遂自连服10剂,药后胸痛已愈,但仍咳吐臭痰,口干口苦,喜饮,便秘 。适有邻人告以每日煮食鲜百合半斤,连食月余,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席梁丞治验录》) 。
田中峰、陈富长医案
某女,36岁 。
1985年4月5日诊 。患者10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咳嗽胸闷,饮食减少,近四五天吐腥臭脓痰,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 。
检查:体温39.5℃,脉搏108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14.67/9.33千帕,两肺可闻及干啰音 。右肺水泡音,呼吸音低,肝大肋下3厘米 。白细胞13.4x10'/升,中性0.79 。
胸透:右肺中下野炎变病灶,洞腔3厘米x4厘米 。脉滑数,舌苔黄腻 。
诊断:肺脓疡 。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利肺,
方药:苇茎汤加减 。
冬瓜仁、鲜苇根各60克,薏米、地丁各15克,桃仁、连翘、陈皮、六曲各10克,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知母、桔梗、内金各9克 。
每日1剂,服6剂后,体温降至正常,吐痰量减少,饮食增加,肺部水泡音消失 。舌苔由黄变淡红,脉沉缓,续服4剂后,胸透复查:右中下肺炎变,洞腔明显缩小 。上方加太子参、黄芪各15克,又服5剂,透视右上肺少许浸润病变,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遂带药8剂出院续服 。一个月后来院复查,肺部正常 。[四川中医,1990,8(7)]
邢锡波医案
褚某某,男,34岁,干部 。
于10日前因感冒发冷发热,咳嗽痰多,经服药治疗热退,咳嗽减轻 。1周后,因工作稍累,又发高热,咳嗽剧烈,痰涎腥臭,脓样痰每日约300毫升,自汗,口渴,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身发冷热 。
检查:体温40.6℃,精神不振,呼吸稍促,脉滑数有力,右部尤甚 。舌质红,苔黄腻 。确诊为肺化脓症 。
辨证:热壅肺络,血瘀成痈 。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
方药:
鱼腥草60克,鲜芦根60克,银花30克,冬瓜子30克,薏苡仁24克,连翘24克,黄芩15克,桔梗15克,桃仁15克,黄连10克,贝母9克,羚羊角粉0.2克,牛黄0.6克,青黛1.2克,雄黄0.9克,冰片0.3克(后5味同研细面,分2次冲服) 。
二诊:前方连服5剂,大便每日溏泻1~2次,身热稍退,体温仍稽留在38℃左右,心烦、胸满减轻,咳痰略少,而夹杂脓血,气味腥臭,脉象滑数,而脉力较软,是肺热宜散,而壅滞未除,仍宜清热解毒以散郁热,宣肺行气以疏壅滞 。
处方:
鱼腥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金银花24克,连翘24克,丹皮15克,瓜蒌仁15克,冬瓜子12克,枇杷叶12克,桃仁12克,葶苈子9克,乳香9克,浙贝母9克,梧梗9克,羚羊角粉1.5克,牛黄0.9克,朱砂0.9克,冰片0.3克(后4味研细面冲服) 。以此方为基础,根据脉证而略有增减,连服2周,身热大减,体温波动于37.5℃左右,胸不满闷,食欲好,精神恢复,咳嗽减少,胸痛减轻,痰量减少仍杂有脓血,舌质淡红,黄苔稍退,脉虚大而软,是肺热已清,痈溃缓解,宜补气生津,解毒排脓 。
处方:
鱼腥草30克,冬瓜子30克,薏苡仁30克,败酱草24克,黄芪15克,沙参15克,合欢皮15克,桔梗9克,白术9克,白及6克,吉林参2.4克,犀黄丸6克(后2味送A严服),鲜芦根30克,鲜茅根30克,银花24克,薏苡仁15克(煎代水饮) 。
连服5剂,食欲大增,精神清健;咳嗽减轻,脓痰量少,已无臭味,胸不痛,气不促,舌质淡,脉不虚大而渐沉敛 。后以此方加减,连服15剂,逐渐恢复健康 。(《邢锡波医案选》) 。
岳美中医案
张某某,男,40余岁,患肺痈,于1954年就诊 。自诉吐脓血3月后,人某医院,住院2月无效而出院,来就中医治疗 。
诊其脉,右寸虚数;问其症状,口燥咽干,胸胁隐痛,有鳞甲,二便赤涩,咳腥臭脓血痰;验其痰,置水中则沉,以双箸挑之,断为两段 。诊为肺痈无疑 。
古人治肺痈,初起时用桔梗汤,此证历时既久,恐轻剂不能胜任,日久病重,用桔梗白散 。肺脉虚数,恐峻剂伤正,再三考虑,乃取《千金》苇茎汤,因它具有重不伤峻,缓不偏懈的优点 。
鲜苇茎(取在土中直上之茎,去软皮及节)30克,瓜瓣(即甜瓜子)15克,桃仁(去皮带尖)9克,薏苡仁24克 。水5盅,先煮苇茎,去渣,取3盅,再人诸药,煮成2盅,分服 。先服10剂 。
苇,前人谓即芦,我故乡(河北深县)谓茎直上高3~5尺者为苇,伏地而匍行,地下根有达3~5丈者为芦,此方用鲜苇茎即可,其味甘寒无毒,主肺痈烦热,瓜瓣黄熟味甘者佳,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内痈要药;桃仁主瘀血内结;薏苡仁主补肺清湿热 。总观苇茎汤有化血成痰之功,肺痈所吐脓皆为瘀血所化 。
二诊:药后口燥咽干见轻,二便稍清畅,吐臭脓血如故,嘱再照原方服10剂 。
三诊:脉数稍减,胸隐痛吐臭痰如故 。患者要求加强药力,我意中也嫌药效迟缓 。因而改用:川贝母12克,金银花9克,桔梗3克,薏苡仁15克,白及3克,陈皮3克,甘草3克,甜葶苈3克,生姜1片,以祛毒、排痰、补肺 。嘱服7剂,观效果如何 。
四诊:前方服5剂后,患者即来云:药后不仅无效,且急剧转重,胸部烦闷,臭痰加多,脉亦增数 。是药不对症,故有这种现象,仍改用苇茎汤,服10剂 。
五诊:诸证又随药转轻,吐痰臭味几天 。因嘱长期服苇茎汤,若逐步见好,则无须频诊 。六诊:1月后,胸部畅适,痰基本无臭味 。嘱再服5~10剂,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追访,情况良好 。(《岳美中医案集》) 。
叶景华医案
顾某,男性,65岁,工人 。
因发热咳嗽胸痛9天而人院 。人院前9天起恶寒发热,汗出热不退,咳嗽左侧胸痛,痰粘稠有臭味,大便秘结,口干引饮,纳呆 。体检:体温38.4℃,精神较萎,心率较快,左肺中部呼吸音减低,有湿性啰音,舌苔黄厚腻边尖红,脉弦数 。化验:血象中白细胞18.0x10°/升,中性0.81,血沉110毫米/小时,痰培养有白色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 。X线摄片示两肺纹理明显增深,左肺中部有大片浸润阴影,中有液平,壁厚且模糊 。诊断为左肺脓肿 。
住院后用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桃仁10克,冬瓜仁30克,生苡仁30克,芦根30克,银花30克,甘草4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 。服药1周,发热弛张不退,大便由秘结转为溏薄 。前方去生石膏、知母,加黄连5克,黄芩10克,黄芪15克 。继续服药1周,热渐下降,咳出臭痰甚多 。2周后热退清,咳嗽咯痰减少,纳增 。X线复查,左肺脓疡空洞缩小 。前方加北沙参15克 。3周后,咳嗽咯痰减少 。再X线复查,左肺空洞已消失 。但于住院第58天突然又发热,咳嗽,右下胸痛 。再作胸部X线检查,左肺脓肿病变与前大致相仿,但右肺纹理增粗,有继发感染病变 。乃改用银翘散加鱼腥草、桔梗、黄连,象贝母、桑白皮 。服药5天,热退咳减,胸痛消失,2周后临床症状皆消失,胸部X线检查,肺脓肿炎性浸润又较前吸收,右肺感染亦好转 。10天后再复查,肺部病灶明显吸收减少 。血象中白细胞已正常,血沉17毫米/小时,住院85天,体重增加8千克 。出院后隔2周胸部X线复查,肺脓肿病变已消散,仅遗留纤维阴影 。
陆某,男性,23岁,农民 。
因发热1周,咳嗽,左侧胸痛,咯脓痰有臭气,咳甚时气促而入院 。胸部X线摄片示左肺野呈密度不均匀增深模糊阴影,第三、四肋间可见液平面2处,侧位片内亦可见此液平 。诊断肺炎伴脓疡形成 。化验:血象中红细胞4.28×101/升,白细胞8x10'/升,中性0.78,血沉95毫米/小时 。
住院后给予中药治疗:咳嗽发热1周余,左侧胸痛,咯痰如脓样,量多,口不干,大小便如常,纳减,舌苔根腻尖红,脉数 。肺痈脓成已溃,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 。予复方鱼桔汤,用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甘草3克,象贝母9克,黄芩9克,生苡仁30克,冬瓜仁30克,金银花30克,带子丝瓜络9克,三黄丸(吞) 。服药1剂,咳出脓痰300毫升,发热渐退 。又服药2剂,热退清,咳嗽咯脓痰少,胸不痛,纳增 。继续服原方1周,咳少,无脓痰,纳佳,大小便正常,舌苔薄,脉缓,左肺背部有少许啰音,胸部X线透视示左下肺病变明显好转 。前方去黄芩、带子丝瓜络,加北沙参9克,合欢皮30克 。又服药10天,症状消失 。胸部X线复查,肺部病变完全消散,体重增加,病愈出院 。(《叶景华医技精华》) 。
孔伯华医案
王某,男,七月十八日初诊:湿热上蒸,肺失清肃,咳嗽带红,渐有腐气,胸膺作痛,肺痈初起 。脉象洪大而弦数,亟宜辛凉肃化内消之 。
生石膏八钱,血余炭三钱,苦桔梗四钱,生甘草三钱,全瓜楼八钱,忍冬花五钱,旋覆花三钱(布包),代赭石三钱,浙贝母三钱,蒲公英五钱,炒甜葶苈三钱,生黄柏三钱,生知母三钱,藕两(带节七枚),梅花点舌丹两粒(分吞) 。
二诊:七月二十二日 。连晋前方药,腐气已无,惟咳喘未除,加川牛膝三钱、青竹茹六钱、杏仁泥三钱 。(《孔伯华医集》) 。
施今墨医案
冯姓,男,59岁 。
病历二月,初患咳嗽,胸际不畅,未以为意 。近日咳嗽加剧,且有微喘,痰浊而多,味臭,有时带血,胸肋震痛,稍见寒热,眠食不佳 。小便深黄,大便干燥,脉滑数 。此症系因腠理不密,风寒外乘,不得发越,停留于肺,蕴热成痈 。治应排脓为主,不论已成未成 。皆当涤荡痰垢,无使壅塞,则余症易愈也 。
鲜苇茅根各24克,生薏仁18克,旋覆花6克,(代赭石12克,布包),冬瓜子18克,桃杏仁各6克(炒研),苦桔梗6克,粉甘草4.5克,仙鹤草18克(炒),西洋参4.5克,桑白地骨皮各6克,陈橘红络各4.6克 。
二诊:服药3剂,寒热退,喘止,咳轻,痰减仍臭,已不带血,眠食略佳,二便正常,尚觉气短身倦,胸闷,原法加减 。
鲜茅苇根各24克,生薏仁18克,瓜蒌18克(薤白9克,同打),旋覆花6克(代赭石12克,布包),炙白前百部各4.5克,炙紫菀、化橘红各4.5克,枇杷叶6克(半夏曲9克,布包),苦桔梗6克,西洋参4.5克,冬瓜子(打)24克,桃杏仁(炒研)各6克,粉甘草4.5克 。
三诊:服药3剂,诸症均轻,唯仍觉气短身倦,眠食未能如常,此乃病邪乍退,正气未复之故,随症论治,若能兼助体工,保养肺气,疗效不难预期也 。
西洋参6克,北沙参(米炒)12克,漂白术6克,粉甘草4.5克,化橘红4.5克,枇杷叶6克(半夏曲9克,布包),苦桔梗6克,炒枳壳4.5克,云茯苓神各9克,冬虫草9克 。
另用三七、白及各3克,研细分二次随药服送 。[中医杂志,1958,(5)]冯某某,男,59岁 。
病历二月,初患咳嗽,胸际不畅,未以为意,近日咳嗽加剧且有微喘,痰浊而多,味臭,有时带血,胸胁震痛,稍有寒热,眠食不佳,小便深黄,大便干燥 。舌苔黄厚,脉滑数 。辨证立法:外感风寒,未得发越,蕴热成痈 。治宜排脓解毒,涤痰清热为主 。
处方:鲜苇根24克,桑白皮6克,鲜茅根24克,旋覆花6克(代赭石12克,同布包),地骨皮6克,生苡仁18克,陈橘红5克,炒桃仁6克,冬瓜子(打)18克,陈橘络5克,炒杏仁6克,北沙参10克,苦桔梗6克,仙鹤草18克,粉甘草5克 。
二诊:服药五剂寒热渐退,喘平嗽轻,痰减仍臭,已不带血,眠食略佳,二便正常,尚觉气短,胸闷,仍遵原法 。
处方:鲜苇根24克,溏瓜蒌18克,鲜茅根24克,干薤白10克,旋覆花6克,(代赭石12克,同布包),炙白前5克,炙紫菀5克,半夏曲10克,炙百部5克,炙化红5克,枇杷叶6克,炒桃仁6克,生苡仁18克,苦桔梗5克,炒杏仁6克,冬瓜子(打)24克,粉甘草5克,北沙参10克 。
三诊:服药六剂,诸证均减,惟较气短,身倦脉现虚弱,此乃病邪乍退,正气未复之故 。处方:北沙参12克,枇杷叶6克,云茯苓10克,南沙参10克,半夏曲10克,云茯神10克,苦桔梗6克,炒白术10克,三七粉(分二次冲服)3克,炒枳壳5克,化橘红5克,白及粉(分二次冲服)3克,冬虫草10克,粉甘草5克 。
巩某某,男,47岁 。
咳嗽十五年,半年前曾咳血,经某医院检查,诊为支气管扩张 。现症;痰量极多,每日约有五百毫升,色黄绿如脓,且有晦暗血色,味腥臭,两胁疼痛,食欲不振 。苔黄垢,脉弦数 。
辨证立法:内热久郁,浊气薰蒸,痰涎煎熬,腐化如脓,气失宣畅,咳嗽胁痛,拟祛痰清热解毒法治之 。
处方:炙前胡5克,炙紫菀5克,陈橘红5克,炙白前5克,炙苏子5克,陈橘络5克,冬瓜子18克,白芥子1.5克,旋覆花6克(代赭石12克,同布包),甜瓜子18克,莱菔子6克,款冬花5克,半夏曲6克,枇杷叶6克,苦桔梗5克,犀黄丸6克(分二次随药服) 。
二诊:服药五剂,未见效果,一切如旧,仍拟前法再增药力治之 。
处方:云茯苓10克,冬瓜子18克,云茯神10克,旋覆花6克(代赭石12克,同布包),瓜子18克,花蕊石6克,莱菔子5克,炙苏子5克,钟乳石12克,白芥子1.5克,炙化红5克,款冬花5克,炙前胡5克,炒远志6克,苦桔梗5克,炙紫菀5克,白杏仁6克,犀黄丸3克(分二次进服) 。
三诊:服药四剂,除两胁疼痛减轻之外,余症未见大效,拟用丸药服二十日观察 。每日早服气管炎丸20粒 。午服犀黄丸5克 。晚服白及粉5克,三七粉1.5克 。
四诊:服前方丸散二十日,已见效,诸症均有所减,遂又多服十日 。痰量减少一半,已无血色及黄绿脓痰,较前略稀,仍有臭味 。
处方:
(1)大瓜蒌一个剖开,纳入整个半夏,塞满,用线扎紧,外用盐泥封固,灶下火灰煨透去泥皮,研细末每日早、午、晚各服5克 。
(2)海蜇皮1斤,荸荠2手,洗净,连皮切碎加水慢火煎熬如膏,早晚各服一汤匙,服完再制,共服一个月 。
五诊:服药一个月,痰量每日180毫升左右,咳亦随之减少,但觉心跳头晕拟配丸方服 。处方:云苓块30克,朱茯神30克,化橘红15克,风化硝15克,陈橘络30克,法半夏30克,炒枳壳30克,白杏仁30克,远志肉30克,黛蛤散30克,生龙牡30克,紫厚朴30克,川贝母30克,款冬花15克,白知母15克,南花粉60克,苦桔梗15克,粉甘草30克 。
共研细末蜜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克,每日中午服犀黄丸5克 。
六诊:服药期间病即减轻,中间曾停服数日,诸证又行加重,现在痰量仍在每日180毫升左右 。臭味已除,痰稀色黄,心跳头晕 。
处方:每日早服二陈丸10克,午服犀黄丸3克,晚服强心丹16粒 。
七诊:服丸药咳减痰少,症状大为减轻,近日天寒,痰量又多,咳嗽亦增,气短心跳,暂用汤剂补充 。
处方:吉林参5克(另炖兑服),北沙参12克(米炒),百合12克,酒丹参20克,野于术6克,玉竹15克,云苓块12克,清半夏6克,橘红5克,炒远志6克,炙黄芪15克,橘络6克,炙草3克 。
八诊:服药六剂,精神好转,心跳、头晕、气短,亦均见效,仍有咳嗽,痰稀白量不多 。处方:每日早服茯苓丸10克 。午服犀黄丸6克 。晚服气管炎丸20粒(《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
张伯史医案
项某某,男,21岁 。
初诊日期:1975年3月4日 。
昨起发热39.3℃,咳嗽痰粘,不易咯出,今身热灼手,汗出浸衣,咳引右胸疼痛,咯黄脓腥臭痰 。胸片:右上叶后段肺脓疡,空洞液平形成 。血化验 。白细胞总数19000/立方毫米,中性83%,苔薄黄,脉细数 。
辨证:风温外受,湿热内蕴,熏蒸太阴,热毒伤肺,清肃无权,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
治法:清热解毒而化痰瘀 。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
炙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米仁30克,桔梗6克,甘草6克,红藤30克,鱼腥草18克,芦根1支,桃仁12克,冬瓜子12克,开金锁30克 。
3月10日(二诊):上方加减服六剂,身热净退(37℃),咳嗽痰多,呈脓血状,但腥臭味已减,颇易咯出,胸闷不痛,口干,舌边红,苔薄黄,脉小滑 。胸片右上肺脓疡较前巳见吸收,左下支气管扩张 。血化验 。白细胞总数 。14700/立方毫米,中性75% 。热毒壅蒸肺脏,血败肉腐疡溃,幸热毒鸱张之势渐平,脓毒亦有出路之机,拟清热解毒排脓,方以于金苇茎汤合犀(牛)黄醒消丸等复方图治 。
银花18克,连翘18克,芦根1支,桃仁6克,冬瓜子8克,米仁30克,鱼腥草30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开金锁30克,牛黄醒消丸4.5克,(分吞)本方略行加减,服23剂 。
4月2日(三诊):嗽减少,痰粘带血胸闷等症亦除,精神转佳 。胸片示:右上肺脓疡已吸收,左下支气管扩张 。血化验:白细胞总数7500/立方毫米,中性60%,脉小弦,苔薄黄质红 。余热恋肺日清,肺络损伤渐复,今宜制小其剂而清化痰热 。
银花9克,连翘9克,芦根1支,米仁15克,冬瓜子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开金锁30克,黛蛤散12克(包) 。
5剂 。
4月7日(四诊):咳嗽十减七、八,痰少有时呈淡红色,纳食二便均佳,舌边红,苔薄,脉细 。热毒已清,肺阴未复,再拟养阴化痰,以善其后 。
北沙参12克,麦冬9克,甜杏仁9克,桑叶皮各9克,茯苓9克,蛤粉炒阿胶9克,山药12克,白芨9克,川贝粉4.5克,枇杷叶12克,茜草根12克 。
7剂 。(《张伯曳医案》) 。
周小农医案
嗜饮酒,日三次 。壬戌二月初旬,春寒感邪,外寒里热,咳痰如赭红色,气秽,溲赤 。风邪挟酒热伤肺,痈痿须防 。
冬甜瓜子各五钱,杏仁霜三钱,单桃仁三钱,薏仁四钱,鱼腥草一两,全瓜蒌四钱,挂金灯一钱,黄芩二钱,知母二钱,碧玉散五钱,黑山栀二钱,浮萍二钱,忍冬藤四钱,茅苇茎二两 。
二剂 。
另月石四分,黄荆子八分,研末,莱菔汁调服 。咳大减,痰秽色均退,原方出入而痊 。喜饮 。壬戌春三月感邪咳嗽,痰秽色黄,右胁作痛,月余见血,肺痈见证 。
冬甜瓜子,光甜杏仁,桃(仁),薏(仁),象贝,兜铃,紫菀,黄芩,竹茹,茜草,鱼腥草,茅苇茎 。
另月石、生矾、龙脑、薄荷、宝珠山茶,研末服 。
二剂,痰秽减,血止 。
十二日诊:痰黄臭大退,右胁痛亦轻 。拟清肺化瘀,涤痰宣络 。
蔓荆子,瓜辦,薏(仁),(竹)茹,新绛,桃仁,桑皮,黄芩,紫菀,白前,兜铃,忍冬藤,鱼腥草,茅根 。
另月石、竹黄、川贝、雄精,研服 。
三剂 。病者急于往沪,辍药二旬 。
五月初十日吐血七口 。初二又诊:脉数不靖,身热胸闷,痈脓内溃,恐再冲溢 。
紫菀,竹茹,银花,茜草炭,瓜瓣,薏仁,兜铃,黄芩,桑皮,象贝,荆芥,杏仁,茅根,藕节 。
另白及、参三七、宝珠山茶,研末服,二剂 。
补六日诊,吐血已止,晡分咳盛,气秽 。湿火熏蒸,速宜清肺、降胃、涤浊 。
甜瓜子,薏(仁),杏(仁),知(母),(条)芩,紫菀,兜铃,鱼腥草,浮海石,鲜竹叶,茅苇茎,无患子根打汁一杯冲 。
另白及二钱 。剪草八分,研末,调服 。二剂 。
初八日诊:血未复吐,咳减不退,午睡冒风,溃后身热为险 。
桑叶,丹皮,条芩,知母,黑山栀,杏仁,碧玉散,银花,瓜瓣,通草,玉泉散,鱼腥草竹叶,茅苇茎,无患子根汁一杯 。
另白及、月石、剪草,研末服 。二剂 。吐出黄涎臭脓甚多 。
初十日诊:痰秽不觉,口舌麻木商碎 。再清蕴热,兼以解毒 。
粉沙参,浮石,瓜瓣,薏仁,蔓荆子,百合,元参,兜铃,白蔹,石斛,贝母,茅苇茎天冬,无患子根汁 。
另合欢皮二两,煎代水 。另以化毒丹加白及末、皂荚子末三厘,补肺损以涤余秽 。小愈,不知调理,后闻又发,他治 。
患咳嗽,痰腥带血 。诊脉右数,舌红苔白 。风热蕴肺,不事清散,烟酒蕴毒,遂成肺痈 。
桔梗,桑皮,象贝母,瓜蒌,黑山栀,冬瓜子,薏仁,杏仁,郁金,苇茎,竹茹,枯黄芩,通草,茜草 。
另以鲜戟草一味捣汁,温服 。
一剂血止,痰红亦稀,原方加减,咳少痰清而痊 。(《周小农医案》) 。
王文选医案
何某某,男,40岁 。1957年9月10日初诊 。
自诉半月前感冒,发冷发热,全身疼痛,经他处治疗未愈 。继之恶寒发热加重,咳嗽急剧,右胸痛拒按,咳吐臭脓痰,时有血丝 。不思饮食,精神倦怠,面垢色萎,脉象两寸细小,两尺浮大,左关弦紧,右关沉缓,舌质红,苔黄腻 。病系肺痈 。
辨证:由于寒袭卫分,经久不解,风热郁肺;肝气不平,风火灼肺,瘀结成痈 。
治法:散风热清肺火,解毒排脓 。
方药:
青贝3克,瓜蒌仁3克,沙参6克,桔梗4.5克,甘草1.5克,白术4.5克,云茯苓6克,青皮4.5克,香附4.5克,厚朴3克,枳壳3克,北柴胡3克,羌活4.5克,白芷4.5克,山栀4.5克,桂枝1.5克,胡黄连3克,苏叶3克 。
9月14日二诊:服药三剂,恶寒发热顿减,再参以补气,加重解毒排脓,前方加减 。方药:
苡米仁6克,茯苓4.5克,白术3克,陈皮4.5克,贝母3克,瓜仁4.5克,柴胡3克,黄芪4.5克,羌活3克,桔梗4.5克,细辛1.5克,杏仁3克,二花3.5克,沙参6克,山栀3克,甘草1.5克,苏叶1.5克,五剂 。
9月22日三诊:不发冷热,胸痛减轻,臭脓痰量减少,精神亦见好转,脉弦舌滑 。病虽减轻转佳,但一时尚难痊愈,嘱患者坚持治疗,勿中途而停药,以误病情而成遗憾 。遂以千金苇茎、桔梗散、葶苈大枣泻肺等方化裁,服三十余剂而痊愈 。
方药:
桔梗4.5克,贝母4.5克,花粉3克,枳壳3克,二花9克,甘草3克,连翘4.5克,芦根9克,瓜蒌仁4.5克,葶苈子3克,桔红4.5克 。(《中医医案医话集锦》) 。
刘民叔医案
朱某,男 。
(上略)自述:我在六月二十日那天上午,身体还是很好的,中午吃了三碗饭,在饭后突觉胃部痛得不得了 。当时我以为可能是天热关系,就吃了几粒“仁丹”之后,但胃痛反而加剧 。我就至保健站去看,但诊疗结果,说是胃伤,须要吃食小心,是会好的 。但在当天晚,寒热发得很高 。第二天我至一位中医吴涵秋地方去看,但诊疗结果,说我不是胃病(因为胃病是没有热度的),是肺炎或是肋膜炎,要等验血后,再作决定 。以后我在保健站去就诊好几次,证明是肋膜炎(但里面还没有水),验血结果,白血球为9800、X光透视结果,是左肺肋膜增厚,当时在这样情况之下,保健站医师说:只要打链霉素及青霉素 。这样不知打了多少针,我是记不清楚了 。我曾经至上海医学院及广慈医院去就诊,结果都是肋膜炎 。后又至一个西医徐士林处就诊,结果也说是肋膜炎 。但我患病已半月多了,针打脱不少了,但热度每天是有增无减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进入医院治疗(安当医院),但在医院中比在家中的病势还要严重,热度增40℃以上,整天我是失去知觉样的 。但里面几个医师诊疗意见是不统一的,一个说变性肺炎,一个说是肋膜炎,直至我出院,几个医师诊断还是没有统一 。在医院中我拍了一张X光片子,说左肺阴影较深,肺门部圆形影较特别深 。我出院后,曾至一个西医处就诊,结果说我是脓胸,绝对不是肋膜炎、肺炎,他说最好进医院治疗 。在这天我的胸痛得特别厉害,晚上没有好好的睡,第二天我就到刘民叔医师就诊,病热就一天一天减轻,直到现在我身体己慢的恢复,胃口亦好了,已能开始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工作了 。(下略)初诊: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一日 。病已两旬,寒热未解,胸膈胀痛,咳逆上气,口苦泛恶,痰臭 。方用:
金丝草四钱,地骨皮四钱,桑白皮三钱,桃仁三钱,薏苡仁五钱,杏仁二钱,赤豆五钱,葶苈五钱,郁李仁三钱,鲜苇茎一两 。
二诊:二十日 。胸膈胀痛稍缓 。方用:
金丝草四钱,桑白皮二钱,桃仁二钱,薏苡仁五钱,赤豆五钱,大戟二钱,葶苈五钱,郁李仁三钱,鲜苇茎一两 。
三诊:十三日 。昨夜先寒后热,如疟状,胸膈渐安 。方用:
金丝草四钱,桑白皮二钱,桃仁二钱,桔梗二钱,丝瓜络三钱,大戟二钱,旋覆花三钱,葶苈五钱,甘遂二钱 。
四诊:十四日 。胸膈胀痛大减 。方用:
金丝草四钱,桑白皮二钱,桃仁二钱,桔梗二钱,丝瓜络三钱,大戟二钱,甘遂二钱,葶苈子五钱,冬瓜子一两,薏苡仁一两 。
【老中医治疗肺痈医案大全】五诊:十一日 。方用:
金丝草四钱,桑白皮二钱,桃仁二钱,桔梗二钱,旋覆花四钱,大戟二钱,甘遂二钱,葶苈子五钱,茭白子五钱,冬瓜子一两,薏苡仁一两 。
六诊:十六日 。方用:
金丝草四钱,桑白皮二钱,桃仁二钱,桔梗二钱,旋覆花四钱,大戟二钱,茭白子五钱,甘遂二钱,葶苈五钱,冬瓜子一两,薏苡仁一两 。
七诊:十七日 。能睡眠 。方用:
金丝草四钱,桑白皮二钱,桃仁二钱,桔梗二钱,枳壳二钱,大戟二钱,甘遂二钱,葶苈五钱,茭白子五钱,薏苡仁一两,冬瓜子一两 。
八诊:十八日 。方用:
金丝草四钱,桑白皮二钱,桃仁二钱,大戟二钱,甘遂二钱,茭白子五钱,葶苈五钱,杏仁二钱,桔梗二钱,龙须草五钱,郁李仁四钱 。
九诊:十九日 。胸膈更和,眠食更安 。方用:
人参叶三钱,金丝草三钱,腊梅花三钱,甘遂二钱,大戟三钱,葶苈四钱,郁李仁四钱,厚朴二钱,大黄五分 。
十诊:十二日 。方用:
人参叶三钱,金丝草三钱,腊梅花三钱,甘遂三钱,大戟三钱,葶苈四钱,郁李仁四钱,茭白子四钱,白商陆三钱,橘络二钱,大黄五分 。
十一诊:二十一日 。方用:
人参叶三钱,金丝草三钱,腊梅花三钱,甘遂三钱,大戟三钱,葶苈四钱,郁李仁四钱,天竺黄二钱,鬼白五钱,厚朴一钱,大黄五分 。
十二诊:二十二日 。方用:
人参叶三钱,金丝草三钱,腊梅花三钱,甘遂一钱,大戟一钱,葶苈子四钱,郁李仁四钱 。
天竺黄一钱,鬼臼五钱,厚朴一钱,大黄五分 。
十三诊:二十三日 。方用:
人参叶三钱,金丝草四钱,腊梅花三钱,甘遂一钱,大戟一钱,葶苈子四钱,郁李仁四钱,鬼臼五钱,橘红四钱,荷花二钱,荷杆二钱 。
十四诊:二十五日 。方用:
人参叶二钱,金丝草四钱,腊梅花三钱,甘遂一钱,大戟一钱,葶苈子四钱,郁李仁四钱,鬼臼五钱,橘红三钱,雷丸一钱,芜黄二钱 。
十五诊:二十七日 。诸恙皆瘥 。方用:
人参叶三钱,金丝草四钱,腊梅花三钱,杏仁二钱,厚朴二钱,郁李仁四钱,橘核二钱,芜黄二钱,荷花一钱,红梅花三钱 。
十六诊:三十日 。据云:已经检查完全好了,不服药可乎?师曰:须再服四剂 。方用:
人参叶三钱,金丝草四钱,腊梅花四钱,杏仁二钱,芜荑二钱,葶苈子四钱,郁李仁四钱,桔梗二钱,甘遂二钱,红枣四枚 。(《鲁楼医案》) 。
丁甘仁医案
外感风温,内蕴湿热,熏蒸于肺,肺脏生痈,咳嗽胸膺牵痛,痰臭脓血,身热口干,脉滑数,苔黄,重症也 。急拟辛凉清温,而化痰瘀 。
薄荷叶八分,冬桑叶二钱,粉丹皮二钱,桃仁一钱,生甘草八分,桔梗一钱,银花五钱,连翘壳三钱,光杏仁三钱,象贝母三钱,生苡仁五钱,冬瓜子四钱,活芦根(去节)二尺,鲜金丝荷叶(去背上白毛)十张 。
另单方:金丝荷叶一两(去毛打汁)、陈酒一两、杏仁粉五钱,川贝粉五钱,炖温服之 。
前方连服三剂,咳嗽脓血均减,身热亦退大半,原方去桃仁及薄荷叶,加轻马勃八分,通草八分 。
咳嗽自去岁初冬起见,至今春益甚,胁肋牵痛偏右,痰多腥臭,形肉渐削,脉象濡数,舌质红苔黄 。阴分紊亏,木火刑金,湿热互蒸,肺痈早成,肺叶已伤,输转无权,惟虑由痈而痿,致人不治之条 。
南北沙参各三钱,生甘草五分,生石决四钱,抱茯神三钱,甜光杏三钱,川象贝各三钱,瓜蒌皮二钱,生苡仁四钱,冬瓜子四钱,干芦根(去节)一两,金丝荷叶(去背上白毛)十张 。
二诊:前方服二十剂,咳嗽痰臭,均已大减 。原方加蛤粉炒阿胶二钱,蜜炙兜铃一钱 。
外感风寒,袭于肺胃,膏梁厚味,酿成痰浊,血瘀凝滞,壅结肺叶之间,致成肺痈 。是以咳嗽气粗,痰秽如脓,胁痛难于转侧,振寒发热,舌苔白厚而腻,脉象浮紧而滑 。病来涌急,非猛剂不为功,急仿金鉴射干麻黄汤合金匮皂荚丸,一以散发表邪,一以荡涤痰浊 。
净麻黄四分,嫩射干八分,甜葶苈(炒研)八分,光杏仁三钱,象贝母三钱,生甘草五分,苦桔梗一钱,嫩紫菀一钱,生苡仁四钱,冬瓜子四钱,川郁金五钱,皂荚末(蜜为丸吞服)五分 。
二诊:前投发散肺邪 。荡涤痰浊之剂;得汗寒热已解,咳嗽气急亦见轻减,而痰稠腥秽依然,胸闷胁痛,木思饮食;小渡短赤,苔腻,脉滑数,胶粘之痰浊,蕴蓄之瘀湿,结于肺叶之间,二时难以肃清 。今宜制小其剂,蠲化痰浊,清肃肺气,毋使过之,伤其正也 。
净蝉蜕八分,嫩前胡八分,嫩射千五分,生甘草六分,桔梗一钱,光杏仁兰钱,象贝母三钱,炙紫菀一钱,生苡仁四钱,冬瓜子四栈,橘红络各一钱,桃仁泥(包)一钱 。(《丁甘仁医案》) 。
肺痈已成,咳嗽痰臭,气喘不能平卧,肺病及脾,清气下陷,腹疼便泄,纳少泛恶,形瘦骨立,脉细如丝,汗多肢冷,阴不敛阳,阳不摄阴,喘脱之变,即在旦夕间矣 。勉拟一方,聊尽人事,以冀天眷 。
炒潞党二钱,米炒于术钱半,炒怀药三钱,云茯苓三钱,煅牡蛎三钱,花龙骨三钱,生苡仁四钱,冬瓜子三钱,川象贝各二钱,浮小麦四钱,炙粟壳三钱,陈广皮一钱,干荷叶一角 。
肺痈已成,咳嗽痰臭,面浮肢肿,大便溏薄,舌光红,脉弦数 。肺叶已伤,脾土薄弱,脉症参合,已人不治之条,勉方冀幸 。
南沙参三钱,连皮苓四钱,炒怀药三钱,川象贝各二钱,水炙桑叶钱半,水炙桑皮钱半,炒扁豆衣三钱,生苡仁四钱,冬瓜子皮各三钱,北秫米(包)三钱,干芦根(去节)一两,干荷叶二角 。
肺痈已成,漫肿如盆,疼痛不已,胸闷气急,汗多肢冷,脉象濡细 。初由风邪痰瘀蕴结肺俞,继则酿脓,肺炎叶举,清肃之令不得不行,颇虑正不支持,至虚脱之变 。勉拟扶正托毒,清肺化痰,尽人力以冀天佑 。
生黄芪四钱,生草节六分,苦桔梗一钱,抱茯神三钱,炙远志一钱,全当归三钱,京赤芍二钱,大贝母三钱,炙僵蚕三钱,丝瓜络二钱,冬瓜子五钱,瓜蒌皮三钱,水炙桑皮二钱 。(《丁甘仁医案续编》) 。
叶熙春医案
平素嗜酒,痰湿内滞,久蕴化热,熏灼肺胃,身热咳嗽,胸胁作痛,痰多腥红,咽喉梗疼,唇舌糜烂,舌紫绛,中剥,脉象弦数 。热壅血凝,肺痈已成,但体属阴虚,不可忽视 。
西洋参6克(另煎和人),鲜石斛15克(劈,先煎),鲜芦根2尺(去节),鲜生地18克,败酱草9克,丹皮9克,桃仁2.1克(杵),麦冬9克(青黛0.9克,拌),人中黄5克,冬瓜子15克,板蓝根6克,赤芍9克,降香2.4克(后下) 。
二诊:前方服后,热退咳减,咽痛见轻,胸胁之疼亦差,痰多腥臭如故 。原法出人 。川贝9克,鲜石斛10克(劈,先煎),鲜芦根1尺(去节),桃仁2.4克(杵),冬瓜子15克,生苡仁12克,鲜竹茹9克,板蓝根5克,丹皮6克,赤芍6克,黛蛤散12克(包),麸炒枳实1.8克,生赭石15克(杵),橘红5克,鲜石斛9克(劈,先煎) 。三诊:两脉已转平缓,舌质干绛转润,咳减腥痰渐少,胸胁之痛不若前甚,唇舌糜烂,咽喉之痛亦愈 。阴虚渐复,痰火尚未清撤耳 。
扁石斛9克(劈,先煎),橘红络各5克,鲜竹茹9克,板蓝根5克,赤芍5克,桃仁2.4克(抖),青黛拌茯神15克,冬瓜子9克,粉丹皮6克,川郁金6克,生苡仁9克,生蛤壳15克(杵)川贝6克,麸炒枳实1.8克,鲜芦根1尺(去节) 。
咳嗽痰多腥臭,而夹脓血,咳时胸胁作痛,下午身热,脉滑数,舌尖绛,中燥白 。仿千金苇茎合白虎法 。
鲜芦根60克(去节),冬瓜仁15克,生苡仁12克,生石膏24克(杵,先煎),知母12克,生甘草9克,桃仁2.1克(杵),淡子芩6克,鱼腥草18克,川贝5克,白薇9克 。二诊:前方服后,热退咳减,胸胁之痛亦差,痰少,腥臭尚存 。原法增减续进 。
生石膏24克(杵,先煎),知母12克,生甘草8克,淡子芩6克,川贝母6克,天花粉6克,鱼腥草12克,半枝莲9克,冬瓜仁18克,桃仁1.8克(杵),蒲公英9克,忍冬藤12克,鲜芦根45克(去节) 。
三诊:两进清肺排脓之剂;腥臭之痰,日渐减少,胸痛咳嗽亦差 。再清肺热而化痰浊 。生石膏21克(杵,先煎),生甘草6克,知母12克,冬瓜仁12克,生苡仁5克,桃仁3克(杵),鱼腥草12克,败酱草24克,白薇9克,炙前胡6克,鲜芦根30克(去节) 。(《叶熙春专辑》) 。
方公溥医案
翁某,男 。
12月17日初诊:肺失清肃,咳嗽不扬,痰稠腥臭,脉滑数,唇红,舌苔厚腻,证重防变,急与清肺排脓化痰 。
粉前胡4.5克,光杏仁9克,玉桔梗6克,干芦根15克,全瓜蒌12克,象贝母9克,海浮石9克,生甘草3克,生苡仁15克,冬瓜仁9克,天竺黄4.5克(打),净银花12克 。
12月18日复诊:投以清肺排脓化痰之剂,咯痰较爽,腥臭气味渐减,脉象滑数较差,舌苔厚腻,再进一步调理 。
处方同前,除千芦根,加活水芦根去节一尺、单桃仁9克 。
12月20日三诊:咳嗽减而未净,痰黄腥臭较减,脉弦数好转,舌苔厚腻渐化,再进理肺豁痰 。
粉前胡6克,光杏仁9克,苦桔梗3克,活水芦根(去节)一尺,全瓜蒌(打)12克,象山贝9克,海浮石9克,生甘草4.5克,生苡仁15克,冬瓜仁15克,天竺黄4.5克,广桔络4.5克,单桃仁9克 。(《方公溥医案》) 。
章次公医案
其痰如脓状而臭,迄今半载有余 。假使肺部化脓,决不能延长如此之久,其病多在支气管 。
苦桔梗15克,甜葶苈15克,浙贝母6克,冬瓜子15克,杭白芍15克,生米仁30克,海蛤壳24克,粉草15克 。
咳嗽复作,臭痰较多,恶心,神疲乏力,肩背酸痛,饮食、睡眠尚正常 。此为肺痈,西医诊为放线菌化脓症 。
黄芪24克,石斛12克,金银花18克,粉草9克,百部9克,黄芩9克,白及粉15克(分三次吞) 。
另:琼玉膏12克,二冬膏12克,和匀,每服半匙,日三次 。
二诊:药后咳嗽稀减,臭痰隔日即消失 。今日清晨又有少量痰,白喉至胃部觉隐痛,尤以咳呛时加重,神疲乏力,胸背疼痛依然 。
生芪24克,根花18克,鱼腥草18克(后下),玉竹15克,生草9克,生米仁30克,白及粉4.5克(分三次吞) 。
另:二冬膏120克,琼玉膏120克,甜葶苈24克 。
研末和人调匀 。每服半匙,日三次 。
三诊:臭痰已大减,服药时稍恶心 。
生芪24克,鱼腥草15克(后下),雅连3克,甘草6克,党参9克,紫地丁9克,白及粉4.5克(分三次吞) 。
另:橄榄膏120克,琼玉膏120克,二冬膏120克,甜葶苈36克,象贝母36克 。均研末和膏中,每服半匙,日三次 。
痰臭时发时休,已历一年有余,但胸膺并不作痛 。予苇茎汤加减 。
生熟米仁各15克,桔梗9克,鱼腥草30克(后下),苏子12克,马兜铃9克,冬瓜子12克,桑白皮12克,白芍9克,芦根30克,粉甘草6克 。(《章次公医案》) 。
曹家达医案
肺痈,咳嗽,胸中痛,上连缺盆,而所吐绝非涎沫,此与悬饮内痛者,固自不同,宜桔梗甘草汤 。
桔梗五钱,甘草五钱 。
二诊:五进桔梗汤,胸中痛止,而左缺盆痛,此肺藏壅阻不通也,宜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子五钱,黑大枣十二枚(先煎) 。
三诊:五进泻肺汤,左缺盆痛止 。痰黄厚,时见腥臭,及如米粥者 。此湿邪去,而燥气胜也 。宜《千金》苇茎扬 。
鲜芦根四两,生薏仁一两,桃仁五十粒,冬瓜子五钱 。
四诊:服(千金)苇茎汤五剂后,咯出之痰腥臭止,而如米粒者亦除 。惟痰尚黄厚,肺痈消,而胃热尚盛也 。右三部脉浮滑,不复见沉弦之象,可以无后患矣 。
粉前胡三钱,生苡仁一两,桔梗三钱,生草三钱,冬瓜子八十粒,桃仁三钱,杜赤豆六钱,大小蓟各三钱,海藻二钱,芦根五两 。
拙巢注:服此二三日,全愈 。
续发初诊:肺痈愈后,复发 。咯痰腥臭,见血,心下痛,咳时气从中院上冲 。宜清胆胃之火,防其乘肺 。
柴胡三钱,生石膏二两,生甘草三钱,淡芩三钱,肥知母五钱,生苡仁一两,芦根四两,冬瓜仁一两,桃仁三钱,杜赤豆一两,全当归四钱 。
诊:肺痈未能断根,略痰腥臭如昔,但不似米粥耳 。痰不黄而疤绿,味酸,咳不甚,脉细数,仍宜桔梗甘草汤,不当攻伐,佐以消毒,以清病原 。
桔梗一两,生甘草五钱,冬瓜仁一两,昆布一钱五分,海藻二钱,前胡三钱,大小蓟各钱五分,犀黄醒消丸三钱(另服) 。
拙巢注:后不复服药,专服犀黄醒消丸,愈 。醒消丸系王鸿绪法,马培之颇非议之 。然用之而效,则马说不足信也 。
疾初发时,咳嗽,胸中隐隐作痛,痛连缺盆 。其所吐者,浊痰腥臭,与悬饮内痛之吐涎沫,固自不同,决为肺痈之始萌 。遂以桔梗汤,乘其未集而先排之 。进五剂,痛稍止,诸证依然,脉滑实 。因思是证确为肺痈之正病,必其肺藏壅阻不通而腐,腐久乃吐脓,所谓久久吐脓如米粥者,诒以桔梗汤 。今当壅塞之时,不去其壅,反排其腐,何怪其不效也 。噬淮南子》云:葶苈愈胀,胀者,壅极不通之谓 。《金匮》曰:肺痈,喘而不得眠,即胀也 。《千金》申其义曰:肺痈胸满胀,故知葶苈泻肺汤非泻肺也,泻肺中壅胀 。今有此证,必用此方,乃以 。
葶苈子五钱,大黑枣十二枚 。
凡五进,痛渐止,咳亦爽 。其腥臭挟有米粥状之痰,即腐脓也 。后乃以《千金》苇茎汤,并以大小蓟、海藻、桔梗、甘草、杜赤豆出人加减成方 。至八月朔日,先后凡十五日有奇,用药凡十余剂,始告全y 。九月底其人偶受寒凉,宿恙又发,乃嘱兼服犀黄醒消丸,以一两五钱分作五服 。服后,腥臭全去 。但尚有绿色之痰,复制一料服之,乃愈,而不复来诊矣 。
肺痈已经匝月,咳嗽,咯痰腥臭,夜中热度甚高,内已成脓,当以排泄为主 。宜桔梗合《千金》苇茎:汤主治 。
苦桔梗五钱,生甘草三钱,生苡仁一两,冬瓜子一两,桃仁六钱,炙乳没各二钱,鲜芦根半斤(打汁,冲服,渣入煎),犀黄醒消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
二诊:原方去桔梗,加葶苈子三钱(炒研),用黑枣去核包麻扎入煎 。
三诊:累服桔梗泻肺二汤合《千金》苇茎,病势略轻,仍宜前法加减 。
生甘草五钱,生白芍五钱,生苡一两,冬瓜子一两,桃仁六钱,桔梗五钱,香白芷一钱,炙乳没各二钱,轻马勃五分,败酱草三钱,葶苈子三钱(炒研,用枣包扎),犀黄醒消丸每服二钱 。
四诊:肺痈无腥臭之痰,病已出险,但时吐浊痰,胶粘黄厚,当从《千金》皂荚丸法,改汤以治之 。盖浊痰不除,咳必不能止也 。
牙皂末五分,用黑枣去核包煎 。
五诊:肺痈已经出险,而阴气大伤,宜《千金》黄昏汤 。
合欢皮如手掌大一块,用水三碗煎至一碗半作两次服 。(《经方实验录》) 。
费绳甫医案
患肺痈,呛咳吐血,痰气腥秽,大便脓血,小溲不利,脘闷腹痛,肺热生痈,脓血上升下注,气失清肃,脉来滑数 。予肃清肺热,兼化痰凉血 。
马兜铃一钱半,生甘草五分,象贝母三钱,瓜蒌皮三钱,甜杏仁三钱,川石斛三钱,京玄参一钱半,鲜生地四钱,鲜竹茹一钱半,冬瓜子四钱,藕五片 。
服二十五剂而愈 。
患肺痈,兼感风邪 。咳嗽痰腥,发热,鼻塞头痛,口渴,舌苔黄腻,脉来弦滑 。向来嗜饮,积湿生痰,阴气灼津,肺失清肃,风邪外袭,治节更不能伸,必须表里双解 。
淡豆豉三钱,蝉蜕一钱,生草五分,象贝母三钱,瓜蒌皮三钱,马兜铃三钱,川石斛三钱,光杏仁三钱,鲜竹茹三钱,冬瓜子四钱,枇杷叶露一两 。
连进二剂,汗出热退,头痛止,鼻窍通 。风邪已解,照前方去豆豉、蝉衣 。加南沙参四钱、冬桑叶钱半 。服十剂,痰热肃清而愈 。
呛咳内热,痰味腥秽,将成肺痈 。脉来滑数而实 。痰热销烁肺阴,清肃无权 。
南沙参四钱,马兜铃一钱半,生苡仁四钱,生甘草四分,川贝母三钱,瓜蒌皮三钱,川石斛三钱,鲜百部三钱,牡丹皮二钱,甘菊花二钱,冬瓜子四钱,鲜生茹一钱半,鲜竹沥二两 。
连服十剂而愈 。(《费绳甫医话医案》) 。
范文虎医案
壮热不已,胸痛气急,咳吐腥臭脓痰,状如米粥,此肺痈也 。苔黄舌绛,脉滑而数,均是热毒内盛之故 。
鲜芦根60克,冬瓜子9克,桃仁15克,米仁9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 。二诊:脓痰腥臭,脉数,内热未彻 。
鲜芦根60克,冬瓜子15克,桃仁15克,米仁15克,鱼腥草30克,象贝9克,银花9克 。
三诊:瘥不少,痰亦减少 。前方加南沙参9克 。(《范文甫专辑》) 。
曹仁伯医案
杨上塘,咳嗽臭痰,口中辟辟燥 。胸前隐隐痛,已经半载有余 。脉形虽然变小而数疾有力,肺痈之根底不清,不宜再延,延则声音渐烁,反成肺痿,不可救药也 。近来气息短促,肺金不能当令而旺,更恐其喘 。
芦根,苡仁,杏仁,冬瓜子,地骨皮,青黛,蛤壳,桑皮,川贝去心 。(《吴中珍本医籍四种·曹仁伯医案》) 。
王仲奇医案
咳唾脓血,气紧作闭,仅向右卧,不能着枕,跗肿面浮,脉濡弦 。肺伤叶坏,甚难疗治 。桑白皮(炙)钱半,玉苏子二钱,白前钱半,杏仁(去皮尖)三钱,甜葶苈(隔纸炒)二钱,紫菀钱半,全瓜蒌三钱,马兜铃(灸)三钱,款冬花(炙)钱半,象贝母三钱,茯苓三钱,生苡仁四钱,枇杷叶(去毛,布包)三钱 。
二诊:咳唾脓血已稍见减,气紧作闭较舒,面浮跗肿仍未尽退,仅能右卧,仍难着枕,脉软弦 。肺伤叶坏,守原意以治 。
桑白皮(炙)钱半,玉苏子二钱,紫菀钱半,甜葶苈(隔纸炒)二钱,地骨皮(炒)三钱,粉丹皮(炒)钱半,象贝母三钱,茯苓三钱,冬瓜子四钱,生苡仁四钱,陈赤豆四钱,马兜铃(炙)钱半 。
咳呛失血,有秽恶气味,动辄气急,时有汗出,交睫则忽忽谵语,惊惕肢掣,形瘦容晦,脉濡弦数 。肺伤叶坏,心神失宁,防变切切 。
海蛤粉(包)三钱,金钗斛三钱,茯苓三钱,丹参二钱,生苡仁四钱,茜根(炒)钱半,冬虫夏草钱半,紫菀钱半,冬瓜子四钱,藕节(炒)四钱,枇杷叶(去毛布包)三钱,马兜铃(炙)钱半 。
二诊:三月十七日 。脓血暨秽恶气味已弭,咳呛未休,气急稍安,汗出略减,汗出之后仍觉畏寒,交睫仍忽忽有谵语,惊惕肢掣较宁,脉潘弦滑数 。证属肺坏,前方尚获应机,守原意出入之 。
海蛤粉(包)三钱,金钗斛二钱,茯苓三钱,马兜铃(炙)钱半,丝瓜络三钱,紫菀钱半,桑白皮(炙)钱半,生苡仁四钱,甘草六分,地骨皮(炒)三钱,茜根(炒)钱半,枇杷叶(去毛,布包)三钱 。
三诊:三月廿一日 。肺为娇脏,乃心之盖,喉即肺系,鼻为肺窍,并通于脑,肺脏既伤,心神弗宁,脑亦失清,咳唾脓血有秽恶气味,动辄气急,时有汗出,鼻失爽利,脉濡弦 。清络保肺尚安,梦谵、惊惕、肢掣较宁,仍守原意 。
海蛤粉(包)四钱,金钗斛三钱,茯苓三钱,桑白皮(炙)钱半,川贝母(去心)钱半,马兜铃(炙)钱半,生苡仁五钱,紫菀钱半,香白薇(炒)二钱,地骨皮(炒)三钱,冬虫夏草钱半,枇杷叶(去毛,布包)三钱 。
四诊:三月卅一日 。咳唾脓血有秽恶气味,鼻塞多涕亦有秽恶气味,动辄气急,寐则汗出,或有梦谵、惊惕、肢掣,脉濡弦 。仍以肃肺宁心清脑 。
海蛤粉(包)三钱,金钗斛三钱,茯苓三钱,桑白皮(炙)钱半,杏仁(去皮尖)三钱,川贝母(去心)钱半,马兜铃(炙)钱半,紫菀(炙)钱半,生苡仁四钱,凌霄花二钱,地骨皮(炒)三钱,青龙齿(煅先煎)三钱,枇杷叶(去毛,布包)三钱 。五诊:四月十七日,咳唾痰仍黄厚,然不似前之如脓血而秽恶,鼻塞稍通,气急较安,惟人寐仍多梦欠清,或有汗出,脉濡弦 。仍肃肺宁心清脑 。
海蛤粉(包)三钱,金钗斛三钱,茯神三钱,青龙齿(煅,先煎)三钱,远志肉(炙)一钱,桑白皮(炙)钱半,山栀(炒焦)钱半,香白薇(炒)二钱,辛夷一钱二分,凌霄花二钱,条芩(炒)钱半,罂粟壳钱半 。(《王仲奇医案》) 。
孙文垣医案
先时咳嗽,诸治无功,咳急则吐,用碧玉散二钱,白汤调下立止 。半年复咳嗽,胸背隐隐疼痛 。常内热吐出桃红脓甚多,且腥秽,右胁并乳胀痛 。诊之脉洪数,大便燥,肌骨瘦立,此肺痈证也,用贝母、茜根、白芍各一钱,知母、麦冬、山栀、紫菀各八分,桑皮、当归、丹皮、杏仁各七分,苡仁一钱五分,甘草、葶苈各五分,服之甚安,但稍停即发 。或云肺窍中积瘀血尚多,未能即去,宜缓图之,候脓尽当愈 。孙谓丹溪虽有此言,亦不可不以药消化之,必侯其自已,恐日步月深而有他变 。且中年之人,何能当此,莫若清热润肺,消痰化瘀,久服或早愈也 。或又谓久嗽伤肺宜补,每补必增热加痛加咳,而脓较多 。仍依法治之,二年良愈 。(《孙文垣医案》) 。
巢渭芳医案
老妇,七十一岁 。素体丰肥,春感时风,呛咳气短,痰臭夹红,脉细坚 。葶苈子、桃仁、花粉、川石斛、瓜蒌皮、生苡仁、南沙参、生草、光杏仁、蛤黛散、紫菀、麦冬、款冬花、梨 。
复诊:去葶苈,加白蜜、通草,调治半月而愈 。
某,三十二岁 。咳呛烦热,唾吐臭痰,夹血如脓,脉数胁痛,从肺痈治之 。炙甜葶苈、光杏仁、天花粉、生草、蛤黛散、银花、炙紫菀、鲜石斛、生苡仁、大贝母、瓜蒌皮、鲜芦根 。服之即效 。(《巢渭芳医话》) 。
林佩琴医案
本,老年嗜饮热火酒,致热毒熏肺,发疮生痈,咳吐秽脓,胸右痛,不利转侧,脉左大 。初用桔梗汤去芪、姜,加连翘、山栀,四服咳稀痛止 。仍宜排脓解毒,用桔梗、银花各一钱,贝母钱半,生薏苡五钱,当归、甘草节、广皮各一钱二分,白及、生芪各一钱,甜葶苈(炒)七分 。数服脓稀疮痈皆平 。
韦,嗽重痰腥,胸背隐痛,脉数有力,已成肺痈 。此肺受风寒,蕴邪壅热,宜疏痰导热,则呼吸自利,不至胀痛喘急,而腥痰渐少 。桔梗汤三服,兼用陈腌芥卤汁一杯温服,愈 。(《类证治裁》) 。
方仁渊医案
口中辟辟燥,胸中隐隐痛,咳嗽痰秽,此肺痈也 。仲师谓脓成者殆 。而亦有不尽然者 。今谷食杳然,形瘦骨立,肺肾生化之源已绝,秋分在迩,殊属可虑 。
蛤粉炒阿胶,马兜铃,白粳米,甜杏仁,枇杷叶,川贝母,生草,金石斛,百合,糯稻,根须 。(《倚云轩医话医案集》) 。
马培之医案
肺痈一年,咳吐脓血,发热脉数,势入损门 。当养阴清痰热 。
南洋参,杏仁,苡米,橘红,象贝,鲜百部,蛤粉,麦冬,丹皮,花粉,蒌仁,梨片 。
肺痈咳吐脓血之后,而夜分呛咳不止,人暮作寒,肢冷体痛,肺胃荣卫皆虚,肝阳不降 。宜养肺胃,兼以柔肝 。
当归,炙甘草,首乌,淮牛膝,北沙参,杏仁,橘红,蛤粉,茯苓,紫菀,淮山药,榧子 。
风阳外受,肺胃之痰热内蕴,咳嗽发热,胸胁作痛,防成肺痈,急当清降 。
薄荷,杏仁,桑皮,通草,茯苓,橘红,枳壳,川贝,苏根,蒌仁,枇杷叶,茅根 。痰气蕴结肝肺,咳嗽发热,痰腥,胁痛,防成肺痈,当以清降 。
南沙参,杏仁,百部,蛤粉,川贝,丹皮,橘红,通草,蒌皮,枇杷叶,竹茹 。(《马培之先生医案》) 。
金子久医案
辛伤于肺,痰人于络,胸胁掣痛,引及腰背,冷热频作,口秽痰臭,脉来滑大,病起匝月,非肺痈即胁痛也,当泻肺,参用宣络 。
冰糖炒石膏,白芍,川贝母,橘红,生苡仁,丝瓜络,青蛤散,桔梗,桃仁泥,淡甘草,旋覆花,芦根 。
二诊:口秽痰臭,由来月余,胃通于口,痰生于胃,秽气臭气皆属于胃火,火旺乘肺,则清肃之气失司,故咳逆绵延不已,有时骨节酸楚,有时形体畏寒,眠难办纳式微,左脉小,右脉大,仿用千金苇茎汤,参用喻氏救肺汤 。
冰糖炒石膏,丝瓜络,生苡仁,白芍,白前,淡甘草,川贝母,青黛拌蛤壳,橘络,桔梗,枇杷叶 。(《金子久专辑》) 。
凌晓五医案
(肺痈已溃)吴,肺痈已成,咳吐脓血,气逆痰稠,右胁引痛,脉右弦滑兼数,治宜清肃上中 。
生米仁,真川贝,连翘,青芦梗,甜瓜仁(如无以冬瓜子代),炙紫菀,经霜桑叶,陈年芥菜卤,白杏仁,炙冬花,银花露,冬瓜(煎汤代水) 。
如初起去川贝、紫菀、款冬、芦梗、芥菜卤,加桃仁、苦桔梗、川郁金、全瓜蒌、芦根 。肺痿宜从金水双亏法 。(《三三医书·凌临灵方》) 。
张聿青医案
陈左,肝郁气滞:病从左胁作痛而起 。加以火灸,络热动血,屡进阴柔之药,阴分固赖以渐复,然湿热由此而生,发为浊症 。湿热逗留,风邪外触,遂致咳嗽 。先以燥药伤气,致气虚不能鼓舞旋运,饮食悉化为痰 。又以柔药滋其阴,酸寒收涩,痰湿之气,尽行郁遏,以致痰带腥秽,色尽黄稠 。黄为土色,是湿痰也 。今内热咳嗽,痰仍腥秽 。脉数濡弦,左部虚弦,舌苔薄白而滑 。此气阴两亏,而湿热逗留之象 。从实变虚,从假变真,殊难措手 。前人谓因虚致病者,补其虚而病自除;因病致虚者,去其病而阴自复 。八年之病,虽有成例可遵,恐鞭长之莫及耳 。拟导其湿热下行,而不涉戕伐,俾得熏蒸之焰息,即所以保其阴气之消耗也 。
光杏仁,冬瓜子,生薏仁,炙桑皮,枇杷叶,云茯苓,青蛤散,泽泻,青芦管 。
方右,咳嗽痰秽,内痈重症 。遗毒已深,难遗言治 。
冬瓜子,杏仁,茯苓,黑山栀,煨石膏,桔梗,生薏仁,枇杷叶,青芦管 。
先生问:吐出之痰,有如糊粥黄色者盈碗否?曰:然 。肺已成痈,而将穿破,咳痰臭甚,吐出后秽味不退者,病尤深也 。正蒙附志彭左,咳嗽痰带秽臭 。肝火蒸腾肺胃,将成内痈,不可轻视 。
葶苈子,炒枳壳,冬瓜子,光杏仁,青芦管,赤白苓,白桔梗,生薏仁,橘红 。
服此方二剂而减,其效如神 。按此症或起于酒,或由乎火 。此人自谓气郁久闷,故致木火旺而刑及肺金也 。正蒙志杨左,大病之后,湿热未清,熏蒸肺胃,咳嗽痰黄,不能着卧 。恐成痈痿重症 。
冬瓜子,枳实,瓜蒌霜,光杏仁,旋覆花,炒竹茹,生薏仁,郁金,制半夏,茯苓,枇杷叶,青芦管 。
复诊,泻肺之湿热,喘减能卧,痰稠转稀 。但咳热未除 。前法再冀应手 。
杏仁泥,海浮石,生薏仁,瓜蒌霜,冬瓜子,郁金,橘红盐水炒,茯苓,桔梗,水炒竹茹,枇杷叶,青芦管 。(《张聿青医案》) 。
陈莲舫医案
咳嗽暴起,娇藏顷刻腐烂,秽气直冲,红痰不止,肺痈之象 。拟从清降 。
马兜铃,生米仁,光杏仁,川贝母,生白芍,白茯苓,冬瓜子,地骨皮,枇杷叶,新会皮,炒竹茹,粉蛤壳,炙桑皮,茜草根,肺露(冲) 。
肺痈溃烂,先血后脓 。现在虽减未除,最恐炎夏反复 。
北沙参,炙桑皮,地骨皮,川通草,白茯苓,生甘草,新会皮,活芦茎(去节),冬瓜子,光杏仁,白苡米,真川贝,粉蛤壳,肺露(冲) 。
久嗽伤肺,痰有黄沫,且带血溢,肺痈渐成 。治以清降 。
北沙参,冬瓜子,旱莲草,川贝母,生白芍,炙桑皮,光杏仁,茜草根,新会皮,粉蛤壳,竹三七,地骨皮,枇杷叶 。(《陈莲舫医案秘钞》) 。
肺痈溃烂,秽气直冲,痰色青黄红白无一不有,脉弦,治以排脓降逆 。
南沙参,羚羊片,青黛拌蛤壳,白茯苓,新会皮,地骨皮,马兜铃,生米仁,生甘草,桑叶,冬瓜子,生藕,川贝母 。
肺痈溃烂,臭脓涌吐,咳呛绵延,脉息弦细,肺叶所伤甚多,并恐血来,治以排解 。马兜铃,冬瓜子,旋覆花,败酱草,益元散,炙桑皮,茅根,北沙参,生苡仁,光杏仁,粉蛤壳,广橘红,川通草,枇杷叶 。
肺痈连月,肺烂已伤三四叶,秽气直冲,脓血交吐,气喘胁痛,腐烂尚在鹏张,脉见沉弦带数,治以排脓涤痰 。
马兜苓,生米仁,炙桑皮,粉蛤壳,茜草根,生白芍,冬瓜子,光杏仁,地骨皮,淮牛膝,番降香,广橘红,茅根 。(《莲舫秘旨》) 。
蒋宝素医案
经以肺为相傅之官 。实则为痈,虚则为痿 。久咳痰带花红,腥臭异常,中府、云门穴痛,肺痈已著 。始萌可治,脓成则危 。
肥桔梗,苦杏仁,生甘草,紫菀茸,大贝母,薏苡仁,合欢皮,陈芥汁 。
风伏肺经,久咳痰腥带血,红紫、粉红不一,脉紧 。肺痈脓成,为难治 。
苦桔梗,苦杏仁,薏苡仁,炙甘草,紫菀茸,赤茯苓,金银花,大贝母,血余炭,合欢皮,陈芥汁 。
劳力络损瘀血,伤肺生痈,咳吐臭痰,痰带粉红,项背强,气促,脉滑数,不能食 。堪虑 。
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苦桔梗,苦杏仁,桃仁,,血余炭,陈芥汁 。
虚风久伏肺经,常吐腥痰 。近乃带血,中府穴痛,肺痈 。可据《医话》陈芥饮主之 。薏苡仁,苦杏仁,瓜蒌仁,生甘草,肥桔梗,大贝母,紫菀茸,夜合根皮,陈芥汁 。十进《医话》陈芥饮,肺痈虽愈,痰嗽未已,中府犹疼 。素本阴亏,肾不涵肝,土为木克,无以生金,肺难复振 。再以《医话》合欢丸,以善其后 。
合欢皮,人参,大生地,怀山药,大麦冬,川贝母,川百合,炙甘草,肥桔梗,冬白术,当归身,白蔹 。
水叠丸 。早服三钱,开水下 。
《金匮》以肺脉数实为痈 。痈者,壅也 。风热、湿痰壅塞肺中,呕吐腥痰,间有花红脓血,咳喘不得卧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挽之 。
甜葶苈,苦桔梗,苦杏仁,桑白皮,炙甘草,地骨皮,射干,大枣,陈芥汁 。(《问斋医案》) 。
费晋卿医案
小儿肺痈,症势甚笃,姑拟清肃 。
蒸百部,合欢皮,生苡仁,陈橘红,石决明,瓜蒌皮,麦门冬,桑白皮,南沙参,怀牛膝,象贝母,甜杏仁,竹叶 。
痈久发热,咳嗽吐脓腥秽 。此肺络大伤之故 。
鲜百部三钱,鲜石斛三钱,夜合花三钱,女贞子二钱,南沙参三钱,杏仁泥三钱,象贝三钱,萎皮仁各三钱,天冬二钱,云苓二钱,橘红一钱,薄荷一钱,竹叶二十张,金丝荷叶(去背上白毛),三张 。
肾水久亏,肝阳上扰,肺金受克,呛咳痰腥,已成肺痈 。宜壮水柔肝,清养肺气为治 。
天麦冬(去心)各一钱半,鲜百部三钱,橘红一钱,女贞子二钱,生石决(打)六钱,南沙参四钱,合欢花三钱,生苡仁四钱,象贝母三钱,甜杏仁(去皮、尖)三钱,瓜萎皮三钱,川郁金二钱,炙桑皮三钱,金丝荷叶(去背上白毛)三张 。
复诊:肝火犯肺,致成肺痈重症 。拟壮水柔肝,清养肺气 。
原方加牡蛎、淮药、北沙参、川贝、蜜炙、百部、怀牛膝、梨、莲子、旱莲 。(《费伯雄医案》) 。
余景和医案
常熟西弄徐姓,金陵人,年五十余,因子不肖,动怒兼郁,咳嗽吐痰 。延某医治之,进以木香、厚朴、豆豉、牛蒡等,咳更甚,面红,痰沫频灶,起坐不安 。前医见其面红烦躁,进以鲜生地、鲜石斛、栀、翘、芩、连等,更甚 。吾友仲鸣徐君,偕余往诊之,脉虚大无力,烦躁面赤,舌白底绛,频频吐痰,满地白腻如米饮,虽臭不甚 。余曰:燥伤肺金,再进苦寒,中阳阻运不通,肺无肃,北之权,清阳不能上升,津液不能上承于肺,肺之蓄水不能下行,愈吐愈干,肺将痿矣 。即用《千金》炙甘草汤原方,取姜、桂之辛散,开中宫阻隔之阳,引酸咸柔润之药下行,化津液救上之燥;取参、草、枣培土壮气,使土气可以生金;麦冬、麻仁润肺而柔阳明燥金;加薏仁泄上蓄之水下行,肺气清肃下降,津液方能上承 。此方为《千金》治肺痿屡效之方,故补入《金匮》 。后人用此方,每去姜、桂,畏其辛热也 。不知大雨雪之前,必先微温 。一派柔腻阴药,赖辛甘之味,可以通阳,藉其蒸化之权,下焦津液上腾,肺之清气,自可下降,云蒸雨施,始有效耳 。照方服两帖,痰沫已尽,咳嗽亦止 。后服甘凉清润,生黄芪、北沙参、百合、玉竹、川贝、枇杷膏、甘草,壮气润肺清热,十余剂而痊 。今已五六年,强健逾昔 。古人之方,不欺后学 。人言将古方治今病,如拆旧屋造新房,使后人拟古酌今,非使后学不用古方也 。
常熟鼎山高渭荣,春初咳嗽,至仲春,痰中带血,味兼腥秽 。延他医治之,进牛蒡、豆豉、枳壳、厚朴等,服后逾甚 。邀余诊,脉细数无力,咳嗽痰血味臭 。曰:肺痈将成 。胸有隐痛,络瘀尚未化脓,尚有壅塞,肺叶所坏无几 。急速开提 。使脓外出,不致再溃他叶,拟桔梗甘草汤、《金匮》旋覆花汤合《千金》苇茎汤,因其脓成无热,用芦头管干者一两,煎汤代水,服三剂 。每日吐血脓臭痰一茶盏,至四日脓尽,而吐鲜血,臭味亦减,未尽 。将前剂去桃仁、桔梗,加枇杷叶、绿豆皮等,服五六剂,血尽 。再进以《金匮》麦门冬汤,《千金》甘草汤等,加沙参、石斛、百合等,清肺养胃而愈 。再以甘凉培土生金,调理一月,强健如故 。
后有常熟白龙港某,与高渭荣为友,二人酒肆中回,同日咳嗽,亦生肺痈,至高渭荣病愈,往探之,即邀余诊之 。脉已伏,脓血臭甚,倾吐满地,裸体卧床,用扇扇之,口中闹要吃西瓜,饮冷水,他人摸之,体若寒冰 。众人询问何如?余曰:肺已烂尽,一身之阳气,俱从外泄,危在顷刻,卢扁再生,亦无治法 。至夜而殁 。仲景谆谆告诫:成脓不救,使人早治 。然将成未成时,不治必死 。治不得法,亦多死 。
某寺和尚,冬温咳嗽,每日饮橄榄芦根汤数十日,咳呛日久,痰臭不出 。就诊于余,脉右寸关数大而硬,时有鼓指 。余曰:喉中痰少而臭,脉见右大鼓指,肺痈已经成脓,急宜开提,使脓出,免溃他叶 。以甘草桔梗、《千金》苇茎法,服后吐出臭膩黄色脓痰碗余 。因其脓出大,气短纳少,余曰:久咳脓多,肺叶败坏,欲痿之势,进炙甘草汤 。他医见之,曰:此是酒劳 。被其误治,先服桃仁,后服姜桂,皆非治法 。不知古人立方,有奇、偶、佐、使 。后延他医治之,迁延月余,吐脓不止而殁 。
长田岸有孩六岁,正吃饭,被母打一下,大哭,饭正满口,有饭粒呛人肺窍中,后即咳嗽,无寒热,饮食、二便如常 。就余诊,服肃肺清散之品五六剂,见有寒热,饮食渐减,又停半月来诊,见痰中血丝色殷而少,胸中隐痛 。服苇茎汤,合疏开气法,罔效 。细询其病之始末,其母曰:吃饭大哭,呛咳而起 。咳嗽月余,见血后,口中臭秽 。余细视血中有白点,微黄脓也 。余思食物呛入肺管,壅塞为痈 。将灯心刺鼻孔,使其喷嚏 。吹以皂角末,后得嚏,痰血稍多 。再将旱烟喷之,使其咳更甚,咳甚大哭作呕,呕血块两枚,如蚕豆大,兼脓痰 。余将血块拈起剔开,中有白色朽腐如饭米形 。服以苇茎汤合《金匮》旋覆花意,另服皂荚丸,一日一粒,服药三剂,丸三粒,脓血清楚 。再服麦门冬汤加枇杷叶、沙参、石斛之类而愈 。故人饮食之间,不可多言喜笑 。倘有物呛人肺管成痈,医不能知,自亦不知,酿成大患,可不慎软?此孩幸是藜藿农家,听医所为 。若绅宦之家,娇养柔嫩,即医肯尽心施治,病家未必信,即病家信,医家亦未必肯独任劳怨,治病之弊如此 。故治病误于医者固多,病家自误者亦不少 。余治肺痈,以宗《金匮》法为最多,芳香、金石之品,从来未敢轻试 。(《诊余集》) 。
抱灵居士医案
咳嗽,以荆防败毒、华盖之类不应,咳欠胸痛不眠,喜冷饮,不恶寒,唇红,舌黄,脉涩,痰如米粥,味甜,乃脓也,嚼生黄豆不腥,为肺痈也 。以桔梗杏仁煎一剂,薏仁米代茶服之,夜得眠二时;又加葶苈一剂,夜咳,呕脓甚,胸隐痛,出热汗,食减;以十六味桔梗汤三剂,日食鲤鱼汤咳减,脓稀,日晡五心热,盗汗,人倦,脉濡;以四顺散加牛蒡、知母、地骨、生芪、黄连、灯心一剂,盗汗止,人健 。因食鸡,夜咳甚,呕发热,以导痰汤加生芪、黄连、桔梗、寸冬、竹茹一剂,热退,咳减,舌尖泡,心痛;又一剂,五更咳甚;以枳桔二陈汤加知母、贝母、黄连、连翘、紫菀、竹茹、白术二剂,日咳止,夜咳一次,五更咳几口 。饮薏苡汤则止;又得薏苡仁根苗煎汤代茶,咳全止;以六君子汤加枳、桔、黄连、连翘、知母、贝母四剂,半夜不咳,二更咳几口,嚼黄豆有腥,咳白沫无脓 。日食李、杏子多,五更干咳甚,以六君子汤加枳实、黄连六剂,早晨呕苦水,咳痰,以六君子汤加黄连;枇杷、竹茹、生姜一剂而愈 。
咳嗽咽痛,发热不恶寒,无头痛,溺赤,唇红,口干舌黄,吐痰腥臭,嚼黄豆不腥,脉细滑,此肺痈也,或以发表之药不应;以十六味桔梗汤去归、防、枳壳、瓜蒌、葶苈一剂,热咳减;以地骨、桑皮、天麦冬、瓜蒌、川贝、生芪、甘桔、灯心一剂,食冷梨三个,作呃,咳热更甚,脉小疾;以甘桔、连翘、牛子、知母、川贝、地骨、百合、杏仁、茯苓、灯心二剂,又以薏苡当茶服之,热减咳退,盗汗,进食,泻黑粪;以凉膈散去硝、黄,合导赤散加桔梗、瓜蒌二剂好,日中潮热咳嗽,以小柴胡汤合导赤散加花粉、桔梗二剂,热退,咳止,午潮热,舌苔黄厚,溺清;以二陈汤加芩、连、枳、柴胡、川贝、灯心二剂,五更咳甚,脉弦细;以紫菀膏一剂,泻二回,咳好,早咳黄痰,潮热,手冷;以六君子汤用玉竹加川连、枳实、神曲、生姜三剂,饮食大进,日中潮热,盗汗;以生熟地、柴胡、地骨、黄芩、寸冬、生芪、茯苓、术、甘桔、川贝三剂,热汗皆止,舌黄全退,间日潮热盗汗吐痰;以二陈汤加枳桔、白术、百合、柴胡、紫菀、玉竹、生姜六剂而愈;以参苓白术散去西砂、加紫菀、寸冬、百合为丸服 。冬月咳热,以六君子汤加黄连、枳实、桔梗三剂好;以紫菀膏一丸,泻黑粪而全愈 。(《李氏医案》) 。
张千里医案
乌镇潘,初起恶寒,咳引左胁痛,痰薄,原是寒郁肺卫,气络阻痹,即是伤风重症 。苇茎汤等可解也 。奈邪郁不解,而为肺痈吐脓,至今已经月余,犹然气秽色浊、周身汗泄、阵嗽或呕、胃纳颇少,脉象虚小而弦 。凡肺痈咳吐脓血,每症如是,犹不足怪.所虑者久不得寝、汗多、食少耳,此时以咳嗽爽利为要,且须汗敛食增,庶乎无虑 。
西洋参一钱五分,米仁三钱,茯苓三钱,甘草节五分,橘红一钱五分,冬瓜子三钱,鲜生地四钱,茜草根一钱,杏仁二钱,川贝二钱,百合三钱,葶苈四分 。(《千里医案》) 。
何其伟田医案
肺阴内伤,咳吐脓血;兼之大肠下注,肛热便闭,作痛不止 。由产后络伤太阴、阳明,脏腑两损矣 。即外科所谓肺痈、肛痈兼证 。殊难调治 。
生地,石膏,麦冬,兜铃,麻仁,洋参,知母,川贝,花粉,柿饼 。
外科肠痈方
生黄耆,洋参,川贝母,知母,麻仁,羚羊角,沙参,甜杏仁,远志,黄茧 。
复诊:先天单弱,胎前失血,产后渐成虚怯,本已难治;近兼脾泄,土不生金 。润燥两难,不可治也 。
党参,沙参,山药,薏苡仁,橘白,洋参,蛤壳,茯苓,川石斛,桑叶 。
二复:肺痈小愈,咳呛不已,时欲吐血;脉细数,大便不结 。已来本元之候,殊难奏效 。
龟版,沙参,山药,桑叶,川斛,红枣,洋参,川贝,云苓,莲肉,橘白 。(《山草堂医案》) 。
王旭高医案
咳嗽月余,痰腥带血,气升呛逆,脉弦滑数,风温久恋,化火蒸痰,灼金耗液,证属肺痈,非轻候也 。
冬瓜子,淡芩,薏仁,紫菀,川贝,桑皮,甜杏仁,苏梗,沙参,芦根尖 。
附录《张氏医通》云:薏仁根捣汁,顿热服之,下咽,臭痰即解,有虫者,虫即死出 。薏仁为肺痈专药,然性燥气滞,服之未免上壅,不及根汁之立能下夺,已溃未溃,皆可挽回,陈芥菜汁温服,灌吐,最妙 。一方用薄荷浓煎,稍人白蜜,已溃未溃,皆效 。再诊咳热痰腥带血,脉形弦硬,面色暗晦,肺气失降,木火上逆,防加喘急 。
羚羊角,鲜生地,川贝,甜杏仁,蛤壳,石决明,桑白皮,紫菀,枇杷叶,芦尖 。咳吐臭痰如脓血,此属肺痈,舌苔浊厚,痰浊胶粘,仿仲景法 。
葶苈子,冬瓜子,桃仁,桔梗,桑皮,瓜蒌仁,旋覆花,苏子,川贝,芦尖 。
诒按:此治肺痈初溃之主方 。
又按: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咸脓,故其证初起,病在此叶者,不及彼叶,初用疏瘀散邪泻热,可冀其不成脓也 。继用通络托脓,是不得散而托之,使速溃也,再用排脓泄热解毒,是既溃而用清泄,使毒热速化而外出也 。终用清养补肺,是清化余热,而使其生肌收口也 。凡此皆肺痈治法之一定层次也 。乃有一种外感咳嗽,其初起并非肺痈,只因浊痰蕴热,阻结于肺,复为外凉所束,或为油腻所粘,阻窒窍隧,浊热蒸闷,蕴结不解,致吐痰臭秽,胸膈隐痛,甚則失音气促,蒸热喘汗,病情与肺痈无异,其初终治法,亦与肺痈相同,但肺痈多实证,而此则每涉于虚,最易流人损途,其难治较甚于肺痈 。或以其虚而漫指为肺痿,其实与前人所论痈、痿均不相合,兹特表而出之,俾学者不至淆惑焉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环溪草堂医案》) 。
肺痈咳吐脓痰,肺叶已伤,势属重候 。
羚羊角,冬瓜子,桔梗,葶苈子,苡仁,生甘草,桃仁泥,野茭根,川石斛,芦根 。复诊:痰臭虽减,咳嗽未除 。
羚羊角,川贝母,杏仁,苡仁,桃仁,桔梗,苏子,甘草,冬瓜子,芦根,野茭根 。(《王旭高临证医案》) 。
退庵居士医案
右胁闪痛,咳呛腥痰,内痈之象 。
苡仁,桑皮,地骨皮,橘红,茯苓,杏仁,党参,白术,甘草 。
六服竟愈 。(《肘后偶钞》) 。
傅松元医案
暑症退后,伏热未清,因食物不慎,致余邪流连上焦,气蒸肺脏,至秋转为咳嗽,引起膈痛,痰涎多而臭恶,且热蒸肌表,咳则小有汗,不能食,按其脉,两寸浮紧滑急 。余曰:“此为肺痈,宜先清泄上焦 。”乃用石膏、牛蒡、羚角、连翘、桔梗、贝母、甜瓜子、鲜薏根、苇茎等二三剂,咳吐血痰日二三碗,后竟叶如猪肺之成块者,二茶杯,身热仍不解,改用鲜沙参、鲜生地、元参、麦冬、光杏、蒌皮,前方中除去石膏、羚角、甜瓜子、牛蒡子,又三剂,表热虽退 。不思谷食,肺块虽无,而痰尚红色 。又改用北沙参、白及片、鲜薏根、薏苡仁等,二三剂,痰少红止,咳稀食进 。历进十九日,后以保元益肺滋养,如燕窝、阿胶等调理弥月而痊 。(《医案摘奇》) 。
陈实功医案
一义官仲冬时督工河道,常迎风呼唤,致肺受伤,后发此症 。初起寒热交作,咳嗽声重,气急生痰,请内医治之,越治越重 。后予视,诊其脉浮而数,面光而泽,此肺痈也 。
视其痰果有脓意相粘,以桔梗汤二服,咳嗽稍止;以排脓散四服,其脓渐多,惟胸膈疼痛不减,脉亦带芤,此胸中有瘀血也 。以四顺散加红花、牡丹皮二服,吐出紫血碗许,随后隔痛渐止;又以金鲤汤兼人参五味子汤间服,月余而愈 。
一男子久嗽不已,咳吐脓痰,面白神劳,胸中隐痛,诊之脉浮微数,此属肺气不足,火尚有余 。以知母茯苓汤数服,其脓渐少,又以清金宁肺丸服之而愈 。
一男子因劳伤咳嗽不止,至夜身热尤甚,日久咯吐脓血,诊之脉弦而数,此虚火假症也 。先以童子小便日饮三四次,又服紫菀茸汤数剂,至夜身热不发,又间服金鲤汤月余而渐瘳,此非童便之功而阴火岂能得退 。尝治疮疡虚热不退者,用此极效 。
一男子郁郁不遂意,患嗽半年,时或咳吐脓血,且形体衰弱,饮食减少,脉亦微数,声渐将嘶,惟面不红,其病将成肺痿,而尚可治 。以清金二母汤十余服,咳吐减半,又以金鲤汤与人参五味子汤间服之,又早饮人乳、晚饮童便各一钟,调理百日外而安 。
一男子生平好饮,口干作渴,致肺壅热成痈,咳吐脓痰,喘满难卧 。以葶苈散二服,而喘定易睡;又以紫菀茸汤加干葛、天花粉十余服而脓痰渐少;早以加减八昧丸,午用清金宁肺丸间服之,两月而愈 。
一男子五十余岁,平素宠妾、膏粱,复生咳嗽发热,吐痰腥臭,视之手掌枯涩,面隐微红,痰中白血,脉亦细微而数,此肺痈所忌症出也 。辞不治 。后医强许其生,而用药终至不应乃死 。人问曰:何以致之?予曰:手掌干涩,血枯土伤,不能生其金也;面色微红,相火已动;痰中白血,正肺受伤;脉细而数,真气虚败 。凡肺痈犯此,岂有不死者乎!以此言之后,人乃服 。(《外科正宗》) 。
高秉钧医案
伏暑三候已外,湿郁化火之邪,从汗而出,不能化清,留于肺胃之络,乳旁结肿,渐见红色,势必结脓外泄,此外肺痈也 。所幸卫分之邪渐清,胃口尚健,可以收功 。但络间之疡,必致旷日持久,慎无欲速,欲速则变生 。
六君子汤,制蚕,蝎尾(酒炒)
二诊:读书人心营素虚,加以诵书伤气,此肺络本伤,病后所以余邪人络也 。今既穿溃,脓色尚正,但咳吐俱关肺气,一动一作,脓必外泄,调理之难,概可见矣 。是非用补法,加意自摄不可,惟明理者自揆之,庶几可收功 。
拣真条参,上黄芪,冬术,炙草,制首乌,归身
三诊:前方十剂,饮食倍增,滋味之物,以养阴化气,不独药之气也 。疡势渐见脓稀,然不足恃也 。此病所忌外感风寒则生咳,内动肝火则亦咳,咳则疡必鹏张,须平心气,慎风寒,以保内外,百日之内,可以无虑 。少君固自识机宜,无须老夫饶舌也 。
前方去首乌,,加淮山药、白芍、炒熟地 。
四诊:补气养营,脓渐见于泄,动作又觉有神,从此可望完复,然百日正引完满之期,当局尤宜加意慎调,慎无轻忽 。
黄芪,四君,四物,海参,猪脊髓胶为丸 。(《谦益斋外科医案》) 。
吴塘医案
癸亥三月初八日,王氏,五十八岁,初起喉痹,为快利药所伤,致成肺痈 。胸中痛,口中燥,痹仍未痊,不食不寐,痰气腥臭,已有成脓之象,脉短而数,寒热,且移热于大肠而泄泻 。难愈之证,勉与急急开提肺气,议千金苇茎汤与甘桔合法 。
苦桔梗二两,桃仁五钱,冬瓜仁五钱,生薏仁一两,甘草一两,鲜苇根四两,水八碗,煮成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 。
己巳年冬月,堂伯兄,四十岁,饮火酒,坐热炕,昼夜不寐,喜出汗,误服枇杷叶、麻黄等利肺药,致伤津液,遂成肺痈,臭不可当,日吐脓二升许 。用干金苇茎汤合甘桔法 。
苇根八两,苦桔梗三两,桃仁一两五钱,薏仁二两,冬瓜仁一两五钱,生甘草一两 。煮成两大茶碗,昼夜服完碗半,脓去十之七八,尽剂脓去八九 。又服半剂,毫无臭味 。后以调理脾胃收功 。
己卯年,朱诛斋世兄,五十余岁,以二月初受风,与桂枝汤一帖,风解,胆怯不敢去厚衣,因而汗多 。初四五等日又受风温,口渴思凉,脉洪数,先与辛凉轻剂不解,脉又大,汗更多,口更渴,身更热,因与辛凉重剂石膏等一帖,身凉渴止脉静,仍胆怯不去厚衣 。初十日,当大内差使,坐夜起五更,衣更厚,途间不敢去皮衣,以致重亡津液,而成肺痈 。与苇茎汤日二三帖,服之五七日不应,脓成臭极,加苦葶苈子五钱,脓始退,未能十分净尽 。后十日又发,脓又成,吐如绿豆汁浓臭,每吐一碗余,又与前方加葶苈三钱,服二帖方平 。后以补胃逐痰饮收功 。再其人色白体肥,夙有痰饮,未病之前,秋冬两季,已在上书房行走,早起恐寒,误服俗传药酒方,本不嗜酒,每早强饮数小杯,次年患此恙之由也 。(《吴鞠通医案》) 。
贺钧医案
肺痈用糯米姜枣汤,温养肺气,寒热止,大汗收,咯红亦已,胃亦渐复,便溏亦实,舌白亦化,边紫兼蓝,右脉未起,痰难吐,呛咳气秽 。可见肺气虽略固,而湿浊仍未清 。其小水欠禁者,以肺虚及子也 。犹在畏途 。
南北沙参各四钱,太子参三钱,淮山药四钱(炒),清阿胶二钱,陈橘皮一钱,炒苡仁五钱,肥玉竹五钱,生黄芪三钱,大麦冬二钱,青蛤壳五钱(先煎),生诃子肉一钱五分,冬瓜子四钱 。
肺痈 。呛咳痰红渐退,秽痰未去,左胁痛,脉沉滑,舌白左腻.属在痢后,湿热未消,与寻常火旺者不同 。
南沙参四钱,蛤黛散五钱(包),淡天冬三钱,大白芍二钱,大杏仁三钱,白扁豆三钱,云苓三钱,炙桑皮二钱,陈橘皮络各八分,生苡仁五钱,冬瓜子四钱,鱼腥草五钱 。肺痈秽痰复退,鲜血复来,午后更衣,猝然汗出如雨,逾二时甫止,右脉沉伏,舌苔复形滑白无神 。肺气大伤,胃又告败,殊防暴脱,姑用生脉散加味挽之 。
西洋参二钱,生黄芪四钱,陈橘皮一钱,太子参四钱,川百合四钱(炒),清阿胶二钱,生牡蛎八钱(先煎),五味子八分,云神四钱,大麦冬三钱,炙甘草八分,太阴元清石四钱(先煎) 。
肺痈将近两月,呛咳痰秽,两胁痛,不得平卧,内外灼热,自汗下利,咽痛舌碎,脉弦数 。肺胃之阴已伤,里热尚重,有胃败及口糜之虑,症属不轻 。
西洋参一钱,淡天冬三钱,川石斛四钱,蛤黛散五钱(包),生苡仁五钱,瓜蒌皮四钱,酒子芩一钱五分,马兜铃四钱,大杏仁三钱,大白芍二钱,象贝母三钱,枇杷叶三钱,梨皮四钱 。
二诊:昨为清肺涤热,呛咳烦扰及痰腥俱减,渐能安枕,惟口舌破碎更甚,不能进谷,灼热下利,自汗气怯,脉弦数 。肺胃阴伤,积热化火,且在重身,着手殊难 。
西洋参一钱,淡天冬三钱,乌玄参四钱,酒子芩一钱五分,瓜蒌皮四钱,大杏仁三钱,蛤黛散五钱(包),川石斛四钱,象贝母四钱,云苓神各三钱,枇杷叶三钱(去毛,炙),灯芯十茎 。
三诊:今日口古破碎俱减,舌底尚破烂,呛咳痰腥,烦扰自汗就退,而仍气怯自利,不能纳谷,脉数渐平,舌心尚黄 。口舌之火势初退,肺胃之阴未复 。属在重身,仍为险候 。
西洋参一钱,淡天冬三钱,乌玄参四钱,川石斛四钱,酒子芩一钱五分,肥知母一钱五分,黑山栀二钱,瓜蒌皮四钱,蛤黛散五钱(包),大杏仁三钱,象贝母四钱,白桔梗一钱五分,枇杷叶三钱(去毛,炙),梨皮四钱 。
四诊:日来口舌破腐及咽底赤痛俱退,渐能饮咽,而呛咳更甚,痰腥自汗,气怯自利,脉虚数,舌心浮黄 。燥火初退,肺胃之阴大伤 。重身者仍为险候 。
西洋参一钱,南北沙参各四钱,蛤黛散五钱(包),天麦冬各三钱,旋覆花一钱五分(包)川贝母一钱五分,瓜蒌皮四钱,冬桑叶一钱五分,大白芍二钱,酒子芩一钱五分,枇杷叶三钱(去毛,炙),冬瓜子四钱(《贺季衡医案》) 。
郑在辛医案
年将三十,平素嗜烟 。因内热复恣生冷,性又畏热,夏初伤风,未经发散,肺脏寒热素伤,外风未散,郁而为肺痈,初不知服何药,痈已成 。始迎诊视,则咳喘不能卧,寒热互作,项强不能转侧,脉浮大而数,此肺痈将溃矣,告曰:“肺上生疽 。”彼尚不信,用苡仁、贝母、甘、桔、葶苈、防风、桑、杏、瓜蒌等药,服三、四日,大脓一出,皆粉红淡血有黄色稠脓,但腥不臭耳 。他医谓非肺痈,果痈则隔幔犹臭,今不臭,非痈也 。不知此痈因风、因冷而伤肺,非火热刑金之证,乃肺疽,故不臭也 。医治十余日,脓尽肿消,不甚咳嗽,彼以为脱然而愈矣,遂畏热露卧檐阶,夜受风凉,次日大热大喘,犹秘不言 。至第三日,手足抽搐,头痛如破,汗出不止,周身痛极,颈项后仰,角弓反张,昏厥下利,询之再三,始言其故 。余后知为破伤风也,外患疮疡,破伤风寒,角弓反张,尚为不治,今内痈伤风,则更难治矣 。已备棺衾,求余格外治之,遂以桂枝、细辛、赤芍、附子、炮姜、茯苓、甘、桔,先治风寒,仿小青龙治法,如此药不易方,服七日,身方柔软,汗泻稍宁,略有生机 。忽又发喘,不能平卧,腹胀如鼓,两足肿硬,又成水蛊,此平素饮冷之故 。遂朝服金匮肾气汤一剂,桂、附各一钱以水,午用人参、白术、炮姜、茯苓、苡仁、五味子、甘、桔补中保肺 。盖病者中寒,麦冬、贝母清润之药,一片不能人剂,倘误用之,则泻不止故也 。肿消喘定之后,肾气汤易为丸 。参术煎药,计服百剂,然后痈完咳止 。嗣后不能断烟食,冷饮肿病,每年必发,皆以温肺温胃而愈,此肺痈变证 。治病必须图活,因病制方,不宜固执也 。
得肺痈证,自不知,而医亦不识也 。正月半后,招余往诊,则围被抱火,身坐火箱,犹畏寒甚 。但云咳嗽不能卧,寒热时发,胸背胀痛 。初医先云伤风,继云肺寒 。用桂枝、细辛、干姜、二陈等药,已十余日矣 。诊其脉,两寸涩而数 。以手按其胸背,则内痛甚,口出腥臭腐气 。此肺痈将溃,故作寒热,非真寒,乃内痈作脓之寒也 。令其去火,急平肺排脓,使痈早溃,免传他叶 。用苡仁、贝母、桔梗、甘草、防风、桑、杏、地骨皮、金银花、白及 。四剂,则黄白臭脓日吐两碗,因嗜烟酒,肺素大热,幸不气虚 。脓尽之后,现阴虚细数之脉,发热盗汗之证,此盖金病不能生水,纯用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加苡仁、贝母、麦冬、沙参、紫菀、五味等药 。百剂方获完口,乡居数月,静养而康 。
咳嗽二旬,先医作伤风治不效 。又医作肺寒,以桂枝、干姜、细辛治之益甚 。又一医作痰火治颇安 。最后延余,诊其脉三部皆涩,不浮弦.非风也;不细紧,非寒也;不滑数,非火也;每日寒热汗出,鼻有清涕,咳嗽不能卧,右身不能着席,痰涎甚多,又非虚损 。初诊未得病情,即前医痰火颇安之药,姑以应之 。及出门后,追思其症,应届肺痈 。令人取回前药,问所吐痰涎,气味腥甜否,彼令侄追至黄师石兄宅中,答以腥甜 。余曰:“几误矣!此肺痈将溃也 。”易用苡仁、贝母、甘、桔、桑、杏、麦冬、白及、银花、防风 。服后臭脓大出,间吐鲜血,脉方现数 。因前痈未溃,肺胀大,脉反涩而不出,故不数也 。病人素阴虚,臭脓去后,便有发热、盗汗等症,易用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紫菀,兼补肾阴,时当酷月,少加人参、五味、合欢皮以救肺金,迫秋气清凉,方获口完咳止 。隔年因多食椒姜,其痈复溃,亦如前法治之而愈 。(《素圃医案》) 。
刘昆湘医案
年七岁,患咳嗽吐痰,日夜时作,午后或夜间发热,面色青白,肌肤减瘦 。请余诊治,询知两月前曾患麻证麻证结束后,诸病继作,切其脉淨数,按之弦,痰气腥臭 。余曰:此因麻证治不得法,毒蓄于肺亏不治必成肺痈,为难治 。初用排脓散服四、五剂,脉弦数稍退,咳嗽仍如故,接服竹茹、花粉、桔梗、尖贝等味数剂,脉渐转和平,咳嗽时疏时剧,一日忽衄血颇多 。余曰病将解矣,连服清金之品,病遂告痊 。(《医理探源》) 。
曹智涵医案
病逾半月,臭痰脓血并吐,此属肺痈 。
鲜生地一两,鲜沙参五钱,鲜芦根二两,生石决明四钱,霜桑叶三钱,枇杷叶三钱,川贝三钱,冬瓜子一两,生蛤壳二两,知母二钱,竹茹三钱,甘草五分,丝瓜络三钱 。咳痰气秽且有血,渐成肺痈 。
鲜沙参七钱,知母一钱半(去心),地骨皮三钱,鲜芦根一两(去节),鲜生地一两(打),川贝母三钱(去心),白杏仁三钱,生石膏三钱,黛蛤散一两(绢包),冬瓜子一两,白前一钱五分 。(《吴门曹氏三代医验集》) 。
徐大椿医案
苏州钱君复庵,咳血不止,诸医以血证治之,病益剧 。细审之,中似有脓而腥臭者,余日:此肺痈也,脓已成矣 。《金匮》云脓成则死,然有生者 。余遂多方治之,君亦始终相信,一月而愈 。盖余平日因此证甚多,集唐人以来治肺痈之法,用甘凉之药,以清其火;滋润之药,以养其血;滑降之药,以祛其痰;芳香之药,以通其气;更以珠黄之药,解其毒;金石之药,填其空,兼数法而行之,屡试必效 。今治钱君亦兼此数法而痊,强健逾旧,几二十年 。至乾隆三十年,家业日隆,因迁居大造,途中相值,邀余视其新居 。坐谈良久,辞出,见其右额有豆大黑点,问之,钱对日:昨此处生一瘰,颇痒,无他苦也 。余谛审之曰:此毒发于内,治之失宜,可以伤命,非轻疾也,钱笑而腹非之 。余曰:本当为君竭力,但君未信,若一用药,而毒大发,则反以为病由药作,故不敢 。但多年相好,不可不尽言,如五六日病势增重,当来相闻,勿为人误 。越五日,遣人邀余山中,往则见其额肿目闭,哀号竟夕,方悔信余之不早 。细视皮中有物,乃三品一条枪也 。拔去五条 。嗟乎!此乃腐烂死肌之恶药,好肉用上,其痛应心,况额上皮内即骨,横插皮中所以痛极,余既不能久留,又坏证难治,力辞归山 。易以他医,面目俱腐而卒 。嗟乎!前何相信之深,后何不信之至,岂非命乎?(《泗溪医案》) 。
邵杏泉医案
肺胃痰热内蕴,咳嗽吐痰臭秽,防成肺痈 。
芦根,桃仁,苏子,象贝,橘红,苡仁,冬瓜子,杏仁,竹茹,款冬 。
二诊:肺痈已成,吐痰臭秽而见血 。此温痰久郁所致,喘变可虞 。
芦根,桃仁,石膏,桑叶,沙参,苡仁,冬瓜子,鲜地,枇叶 。
三诊:肺痈之势略完,但舌垢不化,总不足恃 。
芦根,桃仁,生石膏,杏仁,桑皮,苡仁,冬瓜子,鲜地,枇叶 。
四诊:肺痈之势大衰,咳嗽大减,仍从前治 。
芦根,桃仁,生石膏,地骨皮,甘草,川贝,苡仁,冬瓜子,桑皮,粳米,沙参,杏仁 。(《三折肱医案》) 。
李修之医案
少年嗜饮,真元素虚,已亥秋丁,内艰悲恸太过,内火燔灼,肾水干洞,肌肉顿消,咳咯脓血,腥秽异常,予商治 。六脉洪大,重按虚豁,右寸独数,此上盛下虚之候 。夫上盛者,赫曦过极,肺中之假阳旺也 。下虚者,涸流衰竭,肾家真阴虚也 。阴虚则火独发,坎宫津液上腾救母,浸浸炽灼反成稠痰,浊阴胶结于清虚之脏,久而肺热叶焦腐化为痈,若不求而治,则肾阴愈虚,邪火更旺,痈将溃也 。法当先清上焦痰火,保定肺气,以麦冬、沙参、紫菀、贝母、橘红、茯苓、甘草、桔梗、瓜蒌霜等五更时服 。复用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大剂,临卧服,以滋化源 。数帖而痰清嗽减,一月而精充神复 。越三载,因感于邪术,广图婢妾以自娱,前症复发,卒至不救 。(《旧德堂医案》) 。
其他医案
徐唯亭,肺痈延久,其将痿矣 。
北沙参,冬瓜仁,茯苓,谷芽,丹皮,生米仁,地骨皮,鲜藕 。
李湖州,肝阳内炽,肺金受灼,以致咳呛绵绵,吐痰臭秽,正属肺痈 。时值炎暑,有日重之势 。幸纳谷仍健,脉不数,大可恃,可以无恐 。且与清肃之法 。
白石英,瓜蒌皮,川贝母,米仁,花粉,紫菀茸,款冬花,西瓜仁,橘白 。
周江宁,咳嗽经久,今交冬令,气不降纳,反伤阳络,痰中带血,瘀浊不鲜,脉来洪数,两颧赤色 。此由素常好饮,湿热内蕴,又加夏秋暑热夹滞,肺脏受伤 。症为肺痈重候,勉拟清肃止血,后商补益 。
洋参,怀牛膝,冬瓜仁,杏仁,米仁,茯苓,清阿胶,生蛤壳 。
叶太仓,风邪久郁,肺藏蕴热,咳吐秽痰腥臭,胸内中府穴隐隐作痛听按;此言其穴,是属肺痈 。乘脓未成,急与疏散法 。
煨葛根,丹参,杏仁,花粉,大豆黄卷,地骨皮,蒌仁,蛤壳,薄荷,桑皮 。
王樟堰,咳伤肺脏,隐隐作痛,频吐秽痰,成为肺痈,脉见洪大 。理宜清肃,佐以培土为主 。
粉沙参,麦冬,米仁,茯苓,蔗浆炒竹茹,地骨皮,玉竹,杏仁,蒌仁,稽豆皮 。周木渎,咳吐久缠,痰色黄腻,上膈隐隐作痛听按,以位言痰带血腥,右寸脉浮芤听按,此以肺气虚言,明系肺痈 。脾为肺母,急治其母,俾土旺金生听按,因脉浮芤补土,庶几肺也有附 。
党参,茯苓,川石斛,黄芪,川贝母,冬术,广皮,甜杏仁,桑皮,桔梗 。
汤无锡,咳吐秽痰,肺痈已成 。胃惫声嘶,深为可虑 。
代赭石,苏子,槟榔,通草,紫菀茸,旋覆花,杏仁,花粉,竹茹 。
盛巴城,久咳伤肺,肺为娇脏,居于至高,中有二十四窍,行列分布诸脏之气,司清浊之气运化 。清肃不能下行,遂致肺中清窍蒙蔽,蕴热成痈,臭秽脓痰,绵吐不已 。夏秋深为可虑,所喜胃阳未困听按,看肺痈,胃气最要紧,犹余一线生机 。
白石英,紫菀,瓜蒌仁,桑叶,芦根,马兜铃,川贝母,冬瓜仁,竹茹 。
梁江阴,咳嗽痰稠,咽干肤燥,腹肋刺痛,肝肺两络气分受伤,发为肺痈 。宜清肺镇肝,冀咳减痰少,不致咯血,·可望向安 。
旋覆花,桑皮,蒌仁,紫菀,杏仁,代赭石,苏子,白前,沉香 。
王唐栖,咳出脓血,气口脉数听按:此以脉盲,非肺痈而何耶?
淮小麦,甘草节,桃仁,米仁,天冬,冬瓜仁,芦根须,白前 。
宋横泾,久嗽音哑咽痛,近复恶寒头痛,风热复伤肺络,肺气不清,防成肺痈 。
北沙参,桑叶,橘红,丹参,苏叶,牛蒡子,黄芩,元参,杏仁,茅根 。
丁南浔,咳呛,胸膈不舒 。厥阴内炽,又值炎夏,金奚堪炽?所致腥秽脓痰,吐之不已,成为肺痈重候 。喜其胃阳未困,治之犹可奏功 。
金沸草,苏子,桑叶,橘叶,藕,西瓜仁,瓜蒌,枇杷叶 。
史金泽,咳逆,胸膈隐痛不舒 。肺气闭郁,郁盛则热,热久成痈,吐痰臭秽,兼之咯血 。虚怯之症,难取效于药力 。
北沙参,川石斛,川贝母,蒌仁,花粉,马兜铃,枇杷叶,桑叶,嫩竹衣 。
复方:声音稍亮,咳嗽略减,饮食渐进,颇有松机 。惟痰血仍吐不已,晡热未退,不外肺郁愤满之故,呆补有妨气机,再拟汁饮法,冀其转旋 。
甜杏酪,蔗浆,鲜斛汁,藕汁,梨汁,枇杷露,谷露,鲜斛汁,茅根汁 。
[附论]肺居至高,其形象天,重药不能及,用药轻者,上也 。露汁,药中最轻者,治其最高之脏 。肺金滋润,则胃土柔和,胃亦能输津于肺 。所谓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腾为云,金土生化有机,转旋不息之妙 。后人不可以其平淡 。将金玉之方,弃如瓦砾也 。杨北坼,肺痈自春至夏,丙火烁金,所以脓痰愈吐,肤燥咽干,右寸脉芤,纳谷渐少 。脾土蹭蹬,顾肺无能,另有变证,仓猝祸起矣 。
紫菀,地骨皮,茜根,蒌仁,川石斛,米仁,冬桑叶,苏子,川贝母,藕 。
张嘉兴,风温袭肺,咳呛两月,未曾畅汗 。胸膈隐痛,吐痰腥秽,肺痈之象已成 。拟清理肺热 。
马兜铃,米仁,荆芥,橘白,苏子,大豆卷,川贝母,杏仁,石斛,竹茹 。
卜芦墟,咳嗽胁痛,风温久郁肺胃,防成肺痈 。宜清热解表主之 。
杏仁,薄荷,滑石,芦根,枳壳,荆芥,连翘,赤苓,牛蒡子 。
屠东山,病因肝肺不和 。去年夏季,曾患癫痫之疾 。人秋咳嗽,自冬至春,胸满气急,吐痰黄腻,兼带臭秽,证属肺痈 。所幸脉不细数,形质不远羸 。就病拟方,从肝肺主治 。
桑叶,杏仁,川贝母,苏子,橘红,茯苓,玉竹,甘草,竹茹,旋覆花 。
李周庄,风热伤肺 。咳嗽痰臭,音哑,防成肺痈 。
牛蒡子,薄荷,苏叶,桑叶,杏仁,海浮石,川贝母,橘红,米仁,茅根 。
蔡唯亭,肺痈稍愈,复起水肿 。子令母虚,金土两伤,勿轻视之 。
煨葛根,新会皮,扁豆皮,冬瓜皮,桑白皮,车前子,地骨皮,地栗根,生谷芽,赤苓 。
施浦东,神怯胃减,痰喘气急,盗汗脉软,肺液衰矣 。治拟顺气生津 。
紫菀,马兜铃,米仁,石斛,川贝母,杏仁,白石英,橘红,茯苓,糯秧 。
[附]代茶方
枇杷叶,西瓜翠衣,茅根,鲜擎荷叶,扁豆皮,糯稻秧,芦根,藕汁 。
上药吊露,代茶常服 。
复方:形神稍健,胃气渐开,咳减痰清,可有向愈之期 。拟与调补 。
党参,黄芪,炙草,川贝母,甜杏仁,于术,茯苓,橘红,麦冬,五味子 。
曹崇明,劳倦失力,咳嗽咽痛,防成肺痈 。
旋覆花,杏仁,蒌仁,桔梗,桑白皮,桃仁,苏子,通草 。
朱宜兴,肺痈痰中见血,胸闷胁痛,肝肺络伤,寒热欲呕 。暑邪互结于胸,正虚邪实,怕血倾吐 。
青藿梗,陈淮麦,厚朴,槟榔,橘红,代赭石,旋覆花,葛根,杏仁,藕 。
复方:服药安适,暑邪已去,胁痛亦止,咳减痰清,渐臻佳境 。胸闷仍然不舒,此亦肺热未楚 。拟滋水清金,佐以降纳,可免失血之虑 。
北沙参,杏仁,桑皮,通草,苏子,白石英,枳壳,沉香,血余,赭石 。
卫金泽,痰喘气逆,咳嗽膈痛,肺痈之兆已见 。法拟苦以泄之,酸以收之之义 。桑皮,杏仁,川贝母,橘红,百合,白芍,苏子,枳壳,知母,芦根 。
盛乌镇,痰气交阻,咳呛气短,所吐之痰色绿而臭,右肋作痛,是肺痈之重证也 。半夏,蒌仁,新绛,枇杷叶,橘红,杏仁,通草,苏子,青葱管,桑叶 。
段蠡墅,风热是外感,湿热是内伤 。咳嗽痰中带血,气腥而臭,系风温闭郁,湿热薰蒸,成为肺痈内症矣 。平昔嗜饮,今当痛戒 。
米仁,冬瓜仁,茯苓,芦根,桑叶,桃仁,苦杏仁 。
朱吴江,肺热咳嗽,痰腥气秽,防成肺痈 。姑拟清燥热之治 。
羚羊角,薏苡仁,桑叶,芦根,茯苓,白蒺藜,橘红,川贝母 。
卫洙泾,痃疟未愈,又见呛咳,痰腻腥秽,防成肺痈 。理宜润肺清肃之治 。
老苏梗,瓜萎霜,桑叶,茯苓,钩藤,杏仁霜,炒苏子,橘红,枇杷叶 。
某,气郁.单胀,中空无物,卧则气塞,浊饮上冲,渐有不得安卧之象 。问其起病之由,多是恼怒动肝 。为肝木郁伤脾土,脾失健运,气阻成胀 。延及百日,正气愈虚,浊更坚凝,逆走攻肺,上咳气逆欲喘,脘中蕴热,咳出脓血,病根固在肝脾,今已传及肺部 。丹溪曰:养金制木,脾无贼邪之害;滋水制火,肺得清化之权 。目下至要,务在顺气,胸中开爽,寝食不废,便可从容论治 。不然,春分节近,更属难调矣 。先用宣通上焦法 。大腹皮,蒌皮,厚朴,紫菀,黑山栀,茯苓皮,桑皮,杏仁,郁金 。
服两剂后,早服肾气丸,晚服四君子汤 。
某,久咳痰秽,脓血交作 。并非肺痈,此褚氏所谓难名之疾也 。病涉少阴,而阴火甚炽,以饮食消息之猪肤,蛤壳,海参,川贝母,梨汁,米仁根 。
某,缺盆右痛,肺络受伤 。宜清补兼施 。
生地,瓜蒌藤,川斛,川贝母,白及末,阿胶,侧柏叶,苏梗,牡蛎,大麦冬,沙参,藕节炭 。
用梨汁拌药三次,柿饼捣丸 。
吴,失血在五年前,咳频呕哕,气上冲逆 。乃下元精血之虚,非外邪寒热之咳,痰出腥气亦从里出 。节欲勿劳力,胃壮可免劳怯 。
都气丸 。
某,脉数咳血,曾咯腥痰,若作肺痈 。体质木火,因烦劳阳升逼肺,肺热不能生水,阴愈亏,阳愈炽,故血由阳而出也 。当金水同疗为主 。
熟地四两,生地二两,海参胶二两,石斛膏四两,女贞一两五钱,龟版三两,麦冬二两,旱莲草一两五钱,淡菜胶二两,天冬二两,茯神二两,北沙参二两 。
胶膏丸 。
陆,脉数,血后咳甚,痰腥肢肿 。阳升内风鼓动,最属难治 。
生地,阿胶,天冬,麦冬,白芍,茯神 。
孙,用力,气逆血乱,咳出腥痰浊血 。用千金苇茎汤 。
某,邪郁热壅,咳吐脓血,音哑 。
麻杏石膏汤加桔梗、苡仁、桃仁、紫菀 。
紫雪丹
丙戌冬,大温无雨雪 。丁亥春,起咳呛,常熟专以芦根橄榄汤多服,后咳呛音哑,咳吐臭秽腥痰,余以麻杏石膏汤合千金苇茎等汤治愈最多,惟膏粱之家不肯服 。
马培之先生与余言曰:肺痈切勿用《外科全生集》之犀黄丸,服者多死 。余思肺痈成脓,芳香易于窜络,倘脓溃之后,填补之剂恐不及,多服芳香,窜通里膜,气泄肺瘪而死 。或者王鸿绪因风温壅塞,偶用应手,故传于后 。然徐酒溪先生亦喜用 。余以用在将成之时还可,若用于成脓已溃之后,无有不死者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余景和《外科医案汇编》) 。
人有胸膈间作痛,咳嗽时更加痛极,手按痛处,尤增气急,人以为肺经生痈也,谁知是肺热生痈耳 。夫肺为娇脏,药食之所不到者也,故治肺甚难 。肺热害肺,既可成痈,将何法疗之?疗之法,似宜救火以泻肺,肺药不可人,而肺为脾之子,脾经未尝不受药也 。补其脾经之土,则土能生金也,平其肝经之木,则金不能克木矣,清其心经之火,则火不能刑金也 。三经皆有益于肺,无损于金,则肺气得养,而后以消毒之品,直解其肺中之邪,何难于不收乎 。方用全肺汤 。
元参三两,生甘草五钱,金银花五两,天花粉三钱,茯苓三钱,白芍三钱,麦冬一两 。
水煎服 。一剂而痛减,二剂而内消矣 。
大凡痈疽之症,必须内消,不可令其出毒 。内消之法,总不外脾肝心三经治之,而无别消之道 。或曰肺之子肾也,独不可治肾以消乎?然肺痈之成,虽成于火烁肺金之液,实因肺气之自虚也 。补肾虽使肺气不来生肾,惟是肺肾相通,补肾之水,恐肺气下降,而火毒反不肯遽散 。不若此治三经,使肺气得养,自化其毒,不遗于肾之为妙也 。
人有胸膈作痛,咳嗽不止,吐痰更觉疼甚,手按痛处不可忍,咽喉之间,先闻腥臭之气,随吐脓血,此肺痈不独已成,而且已破矣 。夫肺痈未破者易于消,已破者难于治,为脓血未能遗净耳 。然得法,亦不难也 。盖肺之所以生痈者,因肺火不散也,然肺火来,因肺气虚也,肺虚而火留于肺,火盛而后结为痈 。不补虚而散火,而未成形者何以消?已成形者何以散?既溃烂者,又何以愈哉!是虚不可不补,而补虚者,补何脏乎?必须补肺气之虚,而肺不能直补其气,补胃气之虚,则肺气自旺也 。今痈已破矣,多吐脓血,则肺气尤虚,虽毒尚存,不可纯泻其毒,于补气之中而行其攻散之方法 。则毒易化而正气无伤 。
方用完肺饮 。
人参一两,元参二两,蒲公英五钱,金银花二两,天花粉三钱,生甘草三钱,桔梗三钱,黄芩一钱 。
水煎服 。一剂脓必多,二剂脓渐少,三剂疼轻,四剂而又轻,五剂痛止,脓血亦止,六剂竟奏全功 。
此方补胃中之气,即泻胃中之火,胃气旺,肺气不能衰,胃火衰,肺火不能旺,所以能败毒而又能生肉耳 。其诸药亦能人肺,不单走于胃,然而人胃者十之八,入肺者十之二,仍是治胃益肺之药也 。或问肺痈已破,病已人里,似不宜升提肺气,南昌喻嘉言谓宜引之入肠,而先生仍用桔梗以开提肺气,恐不可为训 。嗟乎!予所用之药,无非治胃之药,药入于胃,有不引入肠者乎?然肺气困顿,清肃之令不行,用桔梗以清肺,上气通而下气更速 。然则上之开提,正下之迅遂也 。
人有久嗽之后,肺受损伤,皮肤黄瘦,咽嗌雌哑,自汗盗汗,卧眠不得,口吐稠痰,腥臭难闻,而毛悴色憔,嗽之时,必忍气须曳,轻轻吐痰,始觉膈上不痛,否则必大痛不已,气息奄奄,全无振兴之状,人以为肺中生痈也,谁知是肺痿而生疮耳!此症本系不救之病,然治之得法,调理又善,亦有生机者 。夫肺痈与肺痿不同,肺痈生于火毒,治之宜速,肺痿成于劳伤,治之宜缓,火毒宜补中用泻,劳伤宜补中带清 。泻与清不同,而补则同也,惟是泻中用补,可用大剂,清中用补,可用小剂 。忽忘勿助,若有若无,庶能奏功也 。方用养肺去痿汤 。
金银花三钱,生甘草五钱,生地二钱,麦冬三钱,紫菀五钱,百部五分,百合二钱,款冬花三分,天门冬一钱,贝母三分,白薇三分 。
水煎服 。服十剂,膈上痛少轻者,便有生机 。再服十剂更轻,再服十剂而渐愈 。前后共服六十剂,而始全愈也 。是方不寒不热,养肺气于垂绝之时,保肺叶于将痿之顷,实有奇功 。倘捷效于一旦,必至径丧于须臾,宁忍耐以全生,切勿欲速而送死 。
世有膏粱子弟,多食厚味,熬烹炙煎炒之物,时时吞嚼,或美醞香醪,乘兴酣饮,遂至呕干舌燥,吐痰唾血,喘急膈痛,不得安卧,人以为肺经火炽也,谁知是肺痈已成耳!夫肺为五脏之盖,喜清气之熏蒸,最恶燥气之炎逼 。今所饮所食,无非辛热之物,则五脏之中,全是一团火气 。火性炎上,而肺金在上,安得不受害乎?肺既受害,不能下生肾水,肾水无源,则肾益加燥,势必取资于肺金,而肺金又病,能不已虚而益虚,已燥而更燥也?况各经纷然来逼,火烈金刑,肺间生痈,必然之势也 。治之法,化毒之中益之养肺之法,降火之内济之补肾之方,庶几已成者可痊,未成者可散也 。方用紫桑清肺丹 。桑叶五钱,紫菀二钱,犀角屑五分,生甘草二钱,款冬花一钱,百合三钱,杏仁七粒,阿胶三钱,贝母三钱,金银花一两,熟地一两,人参三钱 。
水煎,将犀角磨末冲服 。数剂可奏功也 。
此方肺.肾同治,全不降火 。盖五脏之火,因饮食而旺,乃虚火而非实火也,故补其水而金气坚,补其水而虚火息 。况补中带散,而火毒又容易辞也 。(《临证医案伤寒辨证录》) 。
丹溪治一少妇,胸膺间溃一窍,脓血与口中所咳相应而出 。以参、芪、当归加退热排脓等药而愈 。一云:此因肺痿所致 。
项彦章治一人病胸膈壅满,昏不知人 。项以杏仁、薏苡之剂灌之立苏,继以升麻、黄芪、桔梗消其脓,服之逾月 。项所以知其病者,以阳明脉浮滑,阴脉不足也 。浮为风而滑为血聚,始由风伤肺,故结聚客于肺,阴脉之不足,则过于宣逐也 。诸气本乎肺,肺气治则出入易,菀陈除故行其肺气而病自己 。(已见前痞满门)石山治一妇,年近三十,形色瘦白,素时或咳嗽一二声,月水或前或后,夏月取凉,遂咳甚不能伏枕者月余,嗽痰中或带血,或兼,脓,嗽急则吐食 。医用芩、连、二陈不效,复用参芪等补药,病重 。汪视左脉浮滑,右脉稍弱而滑,幼伤手腕,掌不能伸,右脉似难凭矣,乃以左脉验之,恐妊兼肺痈也 。遂以清肺泄肺之剂进之,三服而能著枕,痰不吐,脓不咯,惟时或恶阻 。汪曰:此妊之常病也 。教用薏苡仁(苡仁胎前禁用,.有肺痈亦不禁,可见有病病受如此)、白术、茯苓、麦冬、黄芩,阿胶煎服,病减 。月余,复为诊,脉皆稍缓而浮,曰:热已减矣,但吐红太多,未免伤胃 。教用四君子加陈皮、黄芩、枳壳煎服调理 。妊至六月,食鸡病作,却鸡而愈 。至九月,病又复作,声哑,令服童便获安 。汪曰:产后病除,乃是佳兆,病若复作,非吾所知 。月足而产,脾胃病和,加泄,竟不救 。
一儒者鼻塞流涕,咳吐脓血,胸膈作胀 。先用消风散,乱发灰,二服而鼻利 。又用四君、芎、归及桔梗汤而愈 。后因赴选劳役,咳嗽吐脓,小便滴沥,面色黄白,此脾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肾水,用补中益气、六味地黄而愈 。
一儒者素善饮,咳痰项强 。皮肤不泽,此肺痈也 。盖肺系于项,故项不能转侧 。(非风痰而项焉能强,断之肺痈见亦神 。)肺气虚弱,故皮肤不泽 。先用桔梗汤以治肺,后用八珍补肺汤,以补脾土生肺金而痊 。
一男子,吐脓血,饮食少思,胸腹胀,脾肺心脉皆洪数(洪数脉不佳) 。此火不能生土,土不能生金,用桔梗汤为主,佐以补中益气而愈 。
一男子不时咳嗽,作渴自汗,发热便数 。彼恃知医,用清肺降火,理气渗利之剂,小便不通,面目赤色,唇裂(似火)痰壅,肺脾胃三脉浮大,按之而数 。此足三阴亏损,不能相生,当滋化源,否则成痈 。彼不信,仍用分利之剂,后果患肺痈,始悟其言 。用桔梗汤及滋化源而愈 。
一男子,面赤吐脓,发热作渴,烦躁引饮,脉洪数而无伦次 。此肾火伤肝,先用加减八味丸加麦冬(妙法),大剂一钟,热渴顿止,久睡觉而神爽索食 。再剂,诸症又减六七,仍用前药,更以人参五钱,麦冬二钱五分,五味二钱,水煎代茶,日饮一剂,月余而安 。此症面赤者当补脾肾,面白者当补脾肺,故用此药 。
江应宿治贡士汪宾篁,患滞下赤白月余 。逆予诊视,投药数剂而愈 。六脉洪数不减,即告之曰:公年高,足三阴虚损不能相生,当滋化源 。否则,恐生他病 。与六味地黄丸,加生脉散 。因循半月,未及修制,遂觉右乳傍牵痛,面赤,吐痰腥臭,脉洪大浮数,按之无力 。予曰:脉数不时见,此肺痈也 。次日,吐脓血甚多,投以桔梗汤加羚羊角未应,再与升麻汤(升麻汤:升麻、桔梗、苡仁、地榆、赤芍、生甘草、丹皮、黄芩) 。十余剂,更以前丸滋其化源而愈 。(《名医类案》) 。
薛立斋治一妇人素血虚发热咳嗽,服痰火之剂,后吐脓血,面赤脉数,其热甚危 。此脓成而气血虚也,用八珍汤补元气,桔梗汤治之而愈 。
一妇人感冒风寒,或用发表之剂,反咳嗽喘急,饮食少思,胸膈不利,大便不通,右寸关浮数 。欲用疏通之剂,薛曰:此因脾土亏损,不能生肺金,若更利之,复耗津液,必患肺痈矣 。不信,仍利之,虚症悉至,后果吐脓 。乃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桔梗汤,各数剂,吐脓渐止 。又朝仍用前汤,夕用十全大补汤,各五十剂,喜其善调理获愈 。
一妇人素血虚内热时咳,甲辰孟冬,两尺浮洪,以脾不健,请治 。日:防患肺症 。丙午孟春果咳嗽,左右寸脉洪数,肺痈也,脓已成,右寸脉仍洪数,乃心火克肺金,夏令可忧 。用壮水健脾之剂,稍愈 。彼遽自忽,不自调摄,果殁于夏令 。
孙文垣治初阳侄妇,先时咳嗽,诸治无功,嗽急则吐,用碧玉散二钱,白汤调下立止 。半年复咳嗽,胸背隐隐疼痛,常内热吐出桃红脓甚多,且腥秽,右胁并乳胀痛,诊之脉洪数,大便燥,肌骨瘦立,此肺痈症也 。用贝母、茜根、白芍各一钱,知母、麦冬、山栀、紫菀各八分,桑皮、当归、丹皮、杏仁各七分,苡仁一钱,五分,甘草、葶苈各五分,服之甚安,但稍停即,发 。或云:肺窍中痰积瘀血尚多,未能即去,宜缓图之,候脓尽当愈 。孙谓:丹溪虽有此言,亦不可执,设不以药消化之,必侯其自已,恐岁月深而有他变 。且中年之人,何能当此 。莫若清热润肺消痰化瘀,久服或早愈也;或又谓:久嗽伤肺宜补,每补必增热加痛加咳,而脓转多 。仍依法治之,二年良愈 。
喻嘉言治陆令仪母,平日持斋、肠胃素槁,天癸已绝,复淋沥不止,治之久痊 。值秋月燥金太过,湿虫不生,人多病咳,而血虚津槁之躯,受伤独猛,胸胁紧胀,上气喘急,卧寐不,宁,咳动则大痛,痰中带血而腥,食不易人,声不易出,寒热交作,申酉二时,燥金用事,诸苦,倍增,脉时大时小,时牢伏,时弦紧,服清肺药,无进退 。告以肺痈将成,高年难任,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先通肺气之壅.即觉气稍平,食少,人,痰稍易出,身稍可侧,大有生机 。喻曰:未也 。因见来势太急,不得已取快一时,暂开者易至复闭,迫复闭则前法不可再用矣 。今乘其暂开,多方以图,必在六十日后,交立冬节方是愈期 。盖身中之燥与时令之燥,胶结不解,必侯燥金退气,肺金乃宁 。后六十日间屡危屡安,大率皆用活法斡旋,缘病不可补,而脾虚又不能生肺,肺燥喜润,而脾滞又难于运食,今日脾虚,不思饮食,则于清肺中少加参术以补脾,明日肺燥热盛咳嗽,则于清肺中少加阿,胶以润燥,日复一日,扶至立冬之午刻,病者忽自云:内中光景,大觉清爽,可得生矣 。奇哉!天时之燥去,而肺金之燥遂下传大肠,五六日不一大便,略一润肠,旋即解散,正以客邪去耳 。至小雪节康健加餐,倍于曩昔,盖胃,中空虚已久,势必复其容受之常,方为全,愈也 。
薛立斋治一男子神劳,冬月患咳嗽,服解毒之药,自.以为便 。曰:此因肺气虚弱,腠理不,密,而外邪所感也,当急补其母,是治本也 。始服六君子汤,内去参、术,反加紫苏、枳壳之类,以致元气亦虚,生肺痈而殁 。
一武职因饮食起居失宜,咳嗽吐痰,用化痰止嗽之药,时仲夏,左尺洪数而无力,胸满面赤,吐痰腥臭,自汗 。一曰:肾虚水泛为痰,而反重亡津液,得非肺痈乎?不信,仍服前药,翌日吐脓脉数,右寸为甚,用桔梗汤一剂,脉数与脓顿减,又二剂将愈,佐以六味而痊 。
一男子咳嗽喘急,发热烦躁,面赤咽痛,脉洪大,用黄连解毒汤,二荆少退,更以栀子汤,四剂而安 。(此肺痈将成未成之候)一仆年逾三十,嗽久不愈(病久故可用涩),气壅不利,睡卧不安,咯吐脓血,甚觉可畏,其主已弃之矣 。与宁肺散,一服少愈,又服而止大半,乃以宁肺散汤数剂而痊 。所以有是,病,必用是药,若以前散性涩而不用,何以得愈 。
上舍毛体仁素阴虚,春初咳嗽,胸中隐痛,肾脉洪数,肺脉数而时不见,曰:内当结痈 。先用六味地黄丸料一剂服之,翌日来谓曰:昨得良剂,嗽愈六七,务求一方到监调理 。曰:阴虚火炎,患痈之症,第因元气虚弱,未能发出,因其易忽,薛不能治 。乃别用降火化痰等剂,愈甚 。月余复请诊之,脉洪滑而数,曰:脓已成矣 。当请常治之者,同论针之,且免内溃之患 。仍不决,又月余请视,他医已先开疮孔偏上,兜脓不出,仍内溃,脉愈洪大,曰:脉滑而数,其舌青黯,内脏已坏,无能为矣 。后果然 。
一男子咳嗽,两胁胀满,咽干口燥,咳唾腥臭,以桔梗汤四剂,而唾脓,以排脓散数服而止 。乃以补阴排脓之剂而瘳 。
一男子咳而脓不止,脉不退,诸药不应,甚危 。用柘黄丸一服少愈,再服即退,数服而痊 。柘黄一两为末,百齿霜(即梳垢)二钱,用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饮下 。柘黄乃柘树所生者,其色黄,状似灵芝,江南最多,北方鲜有 。
一妇人吐脓,五心烦热,口渴胸闷,以四顺散,三剂少止,以排脓散,数服而安 。排脓散:黄芪、白芷、五味、人参 。四顺散:贝母、紫菀、桔梗各一钱,半夏、甘草各七分,作一剂,水煎,食远服 。
一男子因劳咳嗽不止,项强而痛,脉微紧而数,此肺痈也 。尚未成脓,欲用托里益气药 。彼不信,仍服发散药,致血气愈虚,吐脓不止,竟不救 。经曰:肺内主气,外司皮毛,若肺气虚则腠理不密,皮毛不泽,肺受伤,则皮毛错纵,故患痈痿肠痈者,必致皮毛如此,以其气不荣养而然也 。亦有服表药,见邪不解,而仍用发表,殊不知邪不解者,非邪不能解,多因腠理不密,而邪复入也 。专用发表,则腠理愈虚,邪愈易人,反为败症矣 。宜诊其脉,邪在表者,止当和解,而实腠理,乘虚复入者,亦当和解,兼实腠理,故用托里益气之药 。若小便赤色,为肺热所传,短少为肺气虚,盖肺为母,肾为子,母虚不能生子故也 。亦有小便频者,亦为肺虚,不能约制耳 。
一男子面白神劳,咳嗽胸臆隐痛,其脉滑数,以为肺痈,欲用桔梗汤 。不信,服败毒散,致咳嗽愈甚,吐痰腥臭 。始悟,仍服前汤,四荆咳嗽少定,又以四顺散,四剂而脉静,更以托里药数剂而愈 。大抵劳伤血气,则腠理不密,风邪乘肺,风热相搏,蕴结不散,必致喘咳,又因汗下过度,则津液重亡,遂成斯症 。若寸脉数而虚者,为肺痈 。数而实者,为肺疽 。脉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 。紧甚而数者,已有脓也 。唾脓而止,脉短而面白者易治 。脓不止,脉洪大而面赤色者不治 。使其治早可救,脓成则无及矣 。《金匮方论》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人被下药快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其人燥咳,胸中隐隐时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 。咳吐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 。数实者,为肺痈 。
一童子气禀不足患肺痈,吐脓腥臭,皮毛枯槁,脉浮按之涩,更无力,用钟乳粉汤治之 。
一男子患之形症皆同,唯咽喉时或作痒,痰多胁痛,难于睡卧,用紫菀茸汤,治之而病愈 。
一弱人咳脓,日晡发热,夜间盗汗,脉浮数而紧,用人参五味子汤,数剂而愈,以菀茸汤,月余而痊 。
赵以德治一妇人,年二十余,患肺痈,胸膺间患一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以人参、黄芪、当归补气血剂,加退热排脓等药服之,不一月而安 。(《药要或问》) 。
治肺痈,目击神效,其法用百年芥菜卤,久窨地中者数匙,立起 。此卤嘉兴府城中大家多藏之 。
《广笔记》:鱼腥草,不住口食之,治肺痈吐脓血神方也,正名蕺草,兼治鱼口 。(雄按:此方可治鸦片烟瘾)一男子年逾四十喘咳胁痛,胸满气促,右寸脉大,此风热蕴于肺也,尚未成疮,属有余之症,意欲以泻白散治之 。彼谓肺气素怯,不然之 。乃服补药,喘咳愈甚 。两月后,复请视之,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肺气已绝,不治 。果殁 。夫肺气充实,邪何从袭,邪气既人,则宜去之,故用泻白散,所以泻肺气之邪也,邪气既去,则真自实矣 。
姚应凤治某叟患胀满,诸医多云隔症,应凤曰:此肺痈耳 。今病者闭目,取一大盘水,向病者项上倾之,病者陡大惊,亟举刀直刺心坎,泻脓血数碗而愈 。人问之,应凤曰:心尖下垂,水泼而惊,则心系提,吾刀可人也 。《仁和县志》(《续名医类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