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炎医案大全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乳蛾”的范畴,急性扁桃体炎相当于风热乳蛾,慢性扁桃体炎相当于虚火乳蛾 。风热乳蛾多因气候骤变,寒热失调,肺卫不固,致风热邪毒乘虚从口鼻而从侵喉核,或因过食烟酒等,脾胃蕴热,或因外感风热失治,邪毒乘热内传肺胃,上灼喉核,发为本病;虚火乳蛾多因风热乳蛾或温病之后余毒未清,邪热耗伤肺阴,或因素体阴虚,加之劳倦过度,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蒸喉核,发为本病 。
医案一
林某,男,4岁 。
1979年10月5日就诊 。发热咽痛已3天 。曾自服土霉素、小儿退热片,当服药后汗出热减,汗止复又发热 。刻下咽喉疼痛,痰多黏稠,吞吐不爽,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体温39.5℃;咽部喉核红肿Ⅲ度,表面不平;舌质红,菩黄,脉数 。血常规:白细胞16.4X10°/L,杆状核细胞0.07,多核细胞0.34,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49,大单核细胞0.08 。证系肺胃热盛,痰热邪毒壅结,治宜清化痰火,解毒利咽 。
处方:消蛾合剂加知母5克,川贝母5克,石膏18克,柴胡5克 。每日2剂,浓煎频服 。
次日体温下降,咽痛减轻 。续服消蛾合剂2天治愈 。
消蛾合剂(张超景自拟方)组成:蒲公英10克,夏枯草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0克,前胡5克,桔梗5克,黄芩5克,甘草3克 。
按语:乳蛾属于现代医学急、慢性扁桃体炎范畴,以发热、咽喉疼痛、扁桃体红肿或有苍白脓点为特征,而小儿常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 。中医认为,多因外感,风热犯肺而发病 。《疡科心得集》曰:“夫风湿寒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人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故名乳蛾 。”消蛾合剂方选用蒲公英、夏枯草、连翘、板蓝根等以达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目的;复佐以知母、贝母以清肺化痰 。诸药合用,其热得解,咽痛缓解而向愈 。现代药理研究,清热解毒类药大多具有明显的灭菌抑菌作用 。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灭菌作用;板蓝根广谱抗菌,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这些药均为中医治疗咽喉疾病之常用药 。(《福建中医药·张超景治小儿乳蛾案》) 。
医案二
洪某,男,12岁 。
1985年4月6日初诊:患者既往有慢性中耳炎史 。2天前突感咽部疼痛,右侧较著,伴发热,右耳痛,吞咽困难,口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检查:体温38.3℃,耳鼻正常,咽部充血,右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充血,有散在白色脓点,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数 。血检: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8 。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医诊为乳蛾 。证属风热外侵,肺胃热盛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
处方:(马青云自拟方金菊散):金银花10克,菊花5克,麦冬5克,忍冬藤5克,枇杷叶3克,甘草2克 。1剂 。共为细末,分为3包,每包10克 。每日3次,每次1包,温开水送下 。体温在38℃以上,全身症状明显者,每天可加服1包 。3天为1个疗程 。
二诊:治疗2天后,体温下降,咽痛明显减轻,耳亦不痛,吞咽较前通利,大便通畅,惟感乏力,口渴欲饮 。此为病邪已退,但气阴耗伤,宜扶正调理 。继服上药2天,诸症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常,扁桃体缩小,充血减退,脓点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而告愈 。
按语:中医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患儿系风热之邪循口鼻入侵肺胃两经而发病 。邪热郁结喉核,脉络受阻,气血壅滞而见咽痛,发热;邪热灼伤肌膜腐败成脓;伤及肺胃之阴则口渴喜饮;热积胃肠则见大便秘结 。金菊散中金银花、菊花疏风清热为君;忍冬藤擅清湿热止疼痛以治标;麦冬滋阴润肺,防燥热伤肺;枇杷叶苦平,入肺、胃经,祛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研究,金银花、菊花可抑热,具广谱抗菌、抑菌作用;枇杷叶可抑制流感病毒 。故本方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出现发热显著、扁桃体化脓、颌下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早期患者较为适用 。(《陕西中医·马青云治急性扁桃体炎案》) 。
医案三
艾某,男,15岁 。
1981年8月19日诊 。3天前微觉全身不适,流黄涕,咽干微痛 。昨日午后咽痛加剧,寒热交作,全身疼痛,头痛,不思饮食 。体温38.6℃,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微痛,咽腔肌膜明显充血,两侧喉核Ⅱ度肿大,红赤,表面有少许黄白色物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属风热乳蛾 。治拟清热宣肺,解毒利咽 。
处方:养阴清肺汤去白芍,加荆芥9克,防风9克,蝉蜕9克,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板蓝根20克,牛蒡子12克,黄芩12克 。
服后汗出,咽痛减 。3剂后病退 。
养阴清肺汤(出自清代《重楼玉钥》) 。
组成:由大生地黄6克,麦冬4克,生甘草1.5克,薄荷1.5克,玄参5克,川贝母3克,牡丹皮3克,白芍3克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
按语:本案为典型热人卫气的风热乳蛾症 。此因感受风热外邪,循口鼻而人,首犯肺系,而咽喉为肺胃之所属,邪毒搏结于喉核,以致脉络受阻,肌膜受灼而致喉核红肿热痛而为病 。治疗多以疏风清热,消肿利咽为法 。投以养阴清肺汤加减,旨在养阴清肺 。一则防热邪伤阴,以固护脏腑;二则恐热入营血防其传变 。同时配以荆芥、防风、银翘、牛蒡子、板蓝根等疏风清热之品以治标 。共奏解毒利咽,清热宣肺之效 。(《浙江中医杂志·牛生录治乳蛾案》) 。
医案四
仇某,女,5岁 。
1991年10月12日就诊 。患儿发热38.℃,咽喉疼痛,鼻塞,舌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咽部中度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Ⅱ度,并有多枚针头大小之脓性分泌物 。处方:玄参12克,火炭母12克,土牛膝12克,麦冬10克,桔梗10克,青天葵10克,蝴蝶草10克,甘草3克,薄荷5克(后下),黄芩8克 。水煎服每日1剂 。
2天后症状消失而愈 。
按语:本案为典型风热在表,肺经有热之证 。选用以治疗咽喉肿痛症为主的玄麦甘桔汤加味,自是对证之方 。火炭母、土牛膝、蝴蝶草等为利咽活血止痛,治咽喉肿痛之要药 。据现代研究,上药均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喉杆菌等作用 。(《新中医·刘辉明治乳蛾案》) 。
医案五
范某,男,7岁 。
1997年5月9日初诊:主诉发热咽痛2天 。曾在外院肌内注射青霉素1天,口服臣功再欣等,体温反复 。就诊时体温41℃,伴干咳,面红神疲,纳呆,大便2日未解 。查双侧扁桃体Ⅱ度红肿,左侧附有多处脓点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滑数 。血象检查:白细胞13.7×10°/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0,单核细胞0.03,嗜酸性粒细胞0.01 。证属乳蛾(西医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 。
处方:加减白虎汤加决明子1剂 。并嘱白粥调养以扶正祛邪 。
二诊:上午约10时半服药,下午3时体温降为38.1℃ 。二煎再服,于夜11时体温降为正常(36.7℃) 。继服2剂,体温无反跳,神爽纳增,大便已通畅,无咳 。查双侧乳蛾红肿消失 。复查血象:白细胞总数为7.1×10°/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6,单核细胞0.02 。
加减白虎汤(吕英自拟方)组成:生石膏15克(先煎),白薇10克,大枣15克,甘草3克,芦茎15克,蝉蜕5克,玄参15克,鸡蛋花10克 。若高热,加黄芩12克,羚羊角粉10克(代,先煎),钩藤5克(后下);呕吐,加竹茹5克,葛花6克;咳嗽,加北杏仁6克,前胡12克,百部12克;大便干结,加决明子12克;纳差,加谷芽12克,麦芽12克,鸡内金10克;便溏,加莲子12克 。
按语:乳蛾即西医之扁桃体炎,急性发病者称为风热乳蛾,慢性扁桃体炎称虚火乳蛾,是指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4岁以上小儿发病率较高 。其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合并细菌或支原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以发热、咽痛、吞咽困难、腭扁桃体红肿化脓为特点 。中医认为,急性发作期以实热证为主,风热与胃火相搏结,治疗以清热泻火为大法 。白虎汤本为清气分实热之代表方,本案加减白虎汤中以生石膏为君药,甘寒清热生津;以白薇代知母为臣,既可清热又可凉血;易粳米为大枣,既佐石膏之寒,又可和胃;蝉蜕疏散风热而利咽;玄参解毒散结而利咽;芦茎清解肺胃之热;鸡蛋花清利大肠湿热,使热毒从下而解,邪有出路则体温易退而不反跳;甘草和药解毒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生津,疏散风热,解毒利咽之效 。(《河南中医·吕英治小儿乳蛾案》) 。
【老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炎医案大全】医案六
杜某,男,5岁 。
因高热咽痛1天余到专家门诊就诊 。症见发热面红,咽干而痛,吞咽困难,乏力,纳差欲呕,脐周痛,大便3天未解 。查体温39.8℃,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疱疹和脓性分泌物,颌淋巴结肿大压痛 。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滑数有力 。血象偏高 。辨证:风热乳蛾 。治当清热解毒,利咽散结 。立即急煎解毒利咽汤1剂,嘱大黄(后下) 。次日大便通畅,体温渐降,食欲增加 。又以原方调整各药剂量2剂服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颌下淋巴结肿痛明显减轻,血常规恢复正常,调理2天告愈 。
解毒利咽汤(杨开玉自拟方)组成:板蓝根、蒲公英、生石膏、赤芍、玄参、桔梗、大黄、甘草 。每日1剂,水煎服 。
按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于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感染而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咽喉疾病 。本案患儿以高热咽痛为主症,系感邪后迅速从阳化热,聚结于咽喉而发病 。故杨氏以解毒利咽汤治疗 。以板蓝根、蒲公英、生石膏为主药,以清热解毒治其本;配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止咽痛;大黄通腑导滞,釜底抽薪,使实热得泻;玄参与桔梗历来是治咽喉病之要药,可利咽消肿;甘草不但能清热解毒,还可保护胃气,调和诸药,以防寒凉之药伤胃之弊 。诸药合用,能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标本兼治,故取效迅捷 。(《陕西中医函授·杨开玉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