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多见于春、秋季,患者以成人居多中医称为蛇串疮,因其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本病在历代医中尚有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名称 。发疹前常有轻度发热、疲倦不适、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局部皮肤往往先有灼热感或疼痛感也可无上述前驱症状而突然出现皮疹 。皮疹好发于腰肋部、胸背部,其次为面部(尤其是额部),也可发生于四肢或其他部位 。开始的时间局部出现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至黄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 。水疱疱壁紧张,表面发亮状似珍珠,内容透明澄清,周围有红晕 。若干簇水疱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之间的皮肤正常 。皮疹呈单侧分布(左侧或右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附近淋巴结常可肿大 。
数日后水疱内容逐渐混浊,被吸收,干涸,结痂;或部分破裂,形成糜烂面,以后干燥结痂 。痂皮脱落而愈,局部遗留暂时性的淡红斑或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瘢痕 。偶见发生大疱或血疱,甚至坏者 。也有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典型水疱者 。
【临床应用】
王氏应用此方结合龙胆泻肝丸28例 。病例均为1995年11月至1998年2月门诊就诊的病例 。治疗组为起病1~5日,未经治疗者 。共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65岁,治疗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对照组为起病6日以上者,共10例,男3例,女例,年龄25~60岁 。两组的皮损分别位于头面、躯干及四肢,以胸神经受累占多数,所有病人均有神经痛的特征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9g,每日2次;防风通圣丸,每次6g,每日2次 。同时应用综合皮肤治疗仪中紫外负氧离子,配合局部外擦中药酊剂(黄芩、栀子、川芎、蒲公英、野菊花、天花粉、大黄、甘草),照射治疗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对照组: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9g,每日2次;防风通圣丸,每次6g,每日2次;维生素B12,每次2片,每日3次;必要时口服止痛片1片,以缓解疼痛 。两组均予炉甘石洗剂或1%龙胆紫液外用皮损,均未用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结果:治疗组28例,痊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92.18% 。对照组10例,痊愈6例,有效1例,无效3例,有效率70% 。经统计学处理P<0.01,显示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 。王氏治疗带状疱疹196例,效果明显 。治疗组:用国产确炎舒松一A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含量:10mg/ml)2.5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5ml,维生素B12注射液250mg,三者混合而成止痛液 。治疗时,用5号针头注射于皮损下面的皮下组织内,采用点状注射法,每点注射0.2~0.3ml,点与点的间距在2~3c 。如皮损面积大而药液不够时,可按上述比例配制,但曲安奈德的一次最大量不超过40mg注射后,如痛止皮损消退则不再注射,若疼痛有所减轻但尚未消失者,可于第3天再按上述方法注射1次,最多注射2次 。外用二味拔毒膏(内含雄黄、白矾、氧化锌等) 。同时根据病人体质辨证使用中药:肝胆火盛者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表里俱实者用防风通圣散加减;火热炽盛者用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减每日1剂,根据情况服用7~10剂 。10天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用国产聚肌胞注射液,每次2mg,每日1次,肌内注射;口服维生素B1片,每次10mg,每日3次;局部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每日3次,1天后观察疗效 。疗效判定:止疱,无新水疱发生,原水疱开始回痂;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皮损全部消失或有少许未掉干痂 。止疱时间治疗组为2.83±0.95天,对照组为5.12±0.91天;止痛时间,治疗组为1.0±0.31天,对照组为8.29±1.88天;结痂时间,治疗组为4.01±0.81天,对照组为8.63±2.44天;痊愈时间,治疗组为5.77±2.11,对照组为11.21±2.35天 。可见治疗组在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上均比,,
对照组短,两组间疗效经t检验,P<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 。龚氏2治带状疱疹,用本方去麻黄加龙胆草,大青叶服6剂痊愈 。
【病案举例】
1.李某,男 。36岁,农民,于1995年2月就诊右胁肋起红色丘疱疹5天,疼痛剧烈 。患者5天前感冒后右胁肋出现一簇丘疱疹,呈带状排列,色红,疼痛剧烈 。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查:体质健壮,面色稍赤,咽部略红 。右胁肋可见呈带状排列的一簇丘疱疹,痛不可近,局部灼热,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痛苦难忍 。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略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用防风通圣散煎汤服用 。防风10g,荆芥10g,连翘9g,麻黄6g,薄荷9g,川芎9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2g,山栀9g,大黄6g,芒硝9g,石膏30g,黄芩9g,桔梗6g,甘草9g,滑石10g,服药1剂后大便通畅,微汗出,自感轻松 。随后又服2剂,右胁肋疼痛有所缓解,红色丘疱疹亦干涸消退 。改用防风通圣散每次6g,1日2次,5日后右胁肋丘疱疹完全消退,不疼痛病告痊愈、随访未发
按:此例带状疱疹是因素体热盛,复感毒邪,以致火热毒邪蕴积肌肤而成 。“火郁发之”“热者清之”,故治疗应外散毒邪,内清里热,使郁积于肌肤之毒邪散尽,“釜底抽薪”,使积结于里之热从下而解 。在病急之时采用汤剂,力量峻猛,直折其旺盛之火焰,待火势已减,再改用散剂使余火渐灭,无反复之虞 。
2.李某,女,56岁,农民,1998年1月12日初诊主诉:腰部疼痛,起疱疹2日 。2日前,从外地游玩归回,偶感腰部刺痒不适,未介意,尔后渐感疼痛,且呈持续性加重,夜不能寐,故来我科诊治 。体检:内科各系统检查(-),右胁部沿肋间神经走向分布多数成群簇性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丘疱疹,色红 。诊断:带状疱疹 。
中医辨证属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 。随予以口服防风通圣丸,每次6g,每日2次,龙胆泻肝丸,每次9g,每日2次,中药外涂,配合离子药物透入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5日后患者自觉疼痛明显减轻,部分水疱结痂,色转暗红,药已中病,建议继续巩固1个疗程,以善其后2
按: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谓“缠腰火丹”“蛇丹”并认为本病多因肝火妄动、湿热内蕴而成或由肝脾郁热所致 。由于本病位在经络肌肤,虽内服药也可治愈,但疗程长,患者常为疼痛感到痛苦,故本治疗方法采用口服防风通圣丸、龙胆泻肝丸祛风清热利湿解毒,同时利用治疗仪的喷雾作用,使病变皮肤表面血液循环加快,毛孔扩张,外涂药物能很快透人真皮层,加上紫外线、负离子的作用,可达到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目的,并能营养局部神经,使疼痛缓解,再加上中药酊剂外涂,可促使疱疹结痂收敛,达到缩短病程,修复神经的作用 。
3.张某,男,47岁 。1992年7月8日诊 。4天前胸背部出现小米粒至绿豆大小的疱疹,疼痛剧烈伴发痒,夜难寐 。伴有神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难 。曾在本厂职工医院肌注聚肌胞、维生素B12,口服病毒灵、去痛片,局部用炉甘石洗剂外搽等治疗,效果不佳 。刻诊:体温38℃,右胸4~5肋间及背部呈带状排列约黄豆大小集簇性水疱,疱壁发亮,基底发红,间隔皮肤正常 。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数 。诊断:带状疱疹 。乃湿热火毒之邪蕴于肌肤所致 。治宜清热解毒,法风通络,活血止痛 。药用:防风、滑石、大黄、栀子、龙胆草、元胡、当归、川芎、白芍各10g,大青叶、连翘各15g,石膏30g(先煎) 。水煎服日1剂 。同时外搽冰黄酒(冰片10g,雄黄10g,加入75%乙醇100ml内,用棉签蘸涂患部,日数次 。药3剂后,体温正常,患部灼痛大减,红肿渐消,部分皮损开始干燥结痂,食欲增,睡眠可 。经治14天后痴皮脱落而愈23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4.赵某,43岁,2000年4月诊,三天前,右肋部皮肤灼热疼痛,旋即大小水疱骤起,如珠似带延及季肋,连成条状;肤色红,灼痛难忍,烦躁不得安卧,口苦而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脾郁热,湿热凝聚,阻滞经络所至,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用防风通圣散改白芍为赤芍,去川芎、白术、麻黄,加丹皮、地丁、生地5剂后,症状大减,继服3剂,局部脱屑,疼痛消失而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