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明代人也爱郊游露营,他们还有这些户外生活黑科技

露营|明代人也爱郊游露营,他们还有这些户外生活黑科技

文章图片

露营|明代人也爱郊游露营,他们还有这些户外生活黑科技

“途利文具匣一 , 内藏裁刀、锥子、挖耳、挑牙、消息 , 又修指甲刀、锉、发刡等件 。 酒牌一 , 诗韵牌一 , 文诗筒一:内藏红叶或笺以录诗 。 下藏梳具匣者 , 以便山宿 。 外用关锁以启闭 。 携之山游 , 似亦甚备 。 ”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 , 列出为山游夜宿准备的用品 。 其中“消息”是什么?消息原来是掏耳用的 , “以禽鸟毛翎安于竹针头 , 用以取耳垢者 , 俗呼为消息” 。 明代士人出行 , 用度之精致可见一斑 。
晚明士人多以“游癖”自诩 。 张岱称“人无癖不可与交 , 以其无深情也” , 王阳明诗“平生山水已成癖” 。 袁宏道《西湖游记》、王世贞《泛太湖游洞庭两山记》、张岱《湖心亭看雪》此类的游记小品 , 又有《徐霞客游记》、《广志绎》这般的宏篇巨献 , 均可见证明人游兴之盛 。
明代士人的“游癖” , 特别在“造物”上 。 他们不再贬斥匠工 , 身体力行 , 把“风雅”注入寻常器具之中 。
沈束得罪权相严嵩 , 在狱十八年 , 以琢磨文玩为乐 。 “旁攻匠艺 , 无斧锯 , 以片铁日夕磨之 , 遂铦利 。 得香楠尺许 , 琢为文具一 , 大匣三、小匣七、壁锁二;棕竹数片 , 为箑(shà , 扇子)一 , 为骨十八 , 以笋、以缝、以键 , 坚密肉好 , 巧匠谢不能事” 。
传说梅湖仙人以梅为筏 , 钱塘黄汝亨以竹造船 , 名为“浮梅槛” , 又遍邀名士题咏 , 汇辑成集 , 如汤显祖有句记之“黄郎新泛竹为编” 。 此后其儿媳顾若璞特造“读书船” , 课子黄灿读书其中 , 黄灿成年后又造“破浪”并自号“破浪船子” , 黄家诗文世代传承 。
更遑论明代还出了明熹宗这样一位奇葩的木工皇帝 。 《明宫杂咏》有诗:“御制十灯屏 , 司农不患贫 。 沈香刻寒雀 , 论价十万缗 。 ”皇上的手艺 , 谁不喜欢?
近来因为疫情 , 户外露营成为旅游热点 , 有网友趣评今年五一假期整个朋友圈都在露营 。 如何让露营拉满“氛围感”?明代人开发了不少户外生活黑科技 。
(明)沈周《卧游图》册
明代出游都组队
《论语》中记孔子出游 , “暮春者 , 春服既成 , 冠者五六人 , 童子六七人 ,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 咏而归 。 ”这个规模算组团了 。
宋代沈括在《忘怀录》中建议:“游山客不可多 , 多则应接人事劳顿 , 有妨静赏 。 ”但是最好带三个仆人 , “令为三人具诸应用 , 共物为两扇 , 二人荷之 , 操几杖持 , 盖杂使更三人足矣” 。 明人出游 , 如王世贞的《张公洞记》 , 袁宏道的《游盘山记》等述 , 一般不超过六人 , 应该算组队游 。 要想玩得舒坦尽得游兴 , 肯挑担子的不能少 。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 , 师徒四人组 , 猪八戒和沙和尚算两个挑夫 。 猪八戒总是抱怨担子重 , 唐僧的担子都挑了什么?书中交代 , 西行担子“四片黄藤篾 , 长短八条绳 。 又要防阴雨 , 毡包三四层 。 扁担还愁滑 , 两头钉上钉 。 铜镶铁打九环杖 , 篾丝藤缠大斗篷 。 ”搬家最怕搬书 , 唐僧有夜读习惯 , 担子里装了经书和文房四宝 。
徐霞客自叙“吾以老布衣 , 孤筇双屦 , 穷河沙 , 上昆仑 , 历西域 , 题名绝国” , 说是这么说 , 他才不是“孤筇双屦” 。 徐霞客一路多雇佣差夫 , 有时四人 , 最多时六人 。 徐霞客行李重 , 一个担子不够用 , 要用“二肩舆” 。 徐霞客在日记中 , 总写到了某地要“换夫” , 最多一天写了四次“换夫” 。 此外 , 他还随身携带家传之宝《晴山帖》六册 , 一路与友人共赏 。 徐霞客对担子的需求其实和唐僧的差不多 。
唐僧是和尚 , 出行持禅杖 。 徐霞客拄的“孤筇”指竹杖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一句诗 , 定义了后世忘情于山水的潇洒 。
【露营|明代人也爱郊游露营,他们还有这些户外生活黑科技】明人出游什么打扮?穿野服 。 据张丑《野服考》 , 一套野服包括苔笠缁撮、鹿裘带索、草履、草裳、短褐、斗笠、蓑衣、纶竿、芒鞋、竹杖、柴担、耒锄等 。 想来一个个就像“诸葛村夫” 。
《儒林外史》第八回 , 嘉靖时娄家两公子去拜见蘧太守 , “太守也换了葛巾野服拄著天台藤杖出来陪坐 。 ”文人精神在达与隐中切换 , 换身衣服拄根棍就能实现了 , 这才是“装”的正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