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次入选“感动中国”,两次落选,感动了人民,却没感动过中国


他两次入选“感动中国”,两次落选,感动了人民,却没感动过中国


文章图片


他两次入选“感动中国”,两次落选,感动了人民,却没感动过中国


文章图片


他两次入选“感动中国”,两次落选,感动了人民,却没感动过中国


文章图片


他两次入选“感动中国”,两次落选,感动了人民,却没感动过中国


文章图片


他两次入选“感动中国”,两次落选,感动了人民,却没感动过中国


文章图片


他两次入选“感动中国”,两次落选,感动了人民,却没感动过中国


文章图片


2001年的冬天 , 一个飘着雪花的日子 , 老人拿着一个饭盒 , 赶到了天津耀华中学 , 头发、胡子全白了 , 身上也已被雪打湿 。
他对学校的老师说:我干不动了 , 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 , 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饭盒里码得整整齐齐 , 一角、两角 , 一元、两元 , 足足有521元 。
这是老人蹬不动三轮车后 , 窝在天津火车站的一个自行车棚 , 给人看车挣来的 。
在场的人们全都哭了。
这位老人叫白方礼 , 希望还有人记得这个曾经感动过全中国的老人 。

1913年6月17日 , 白芳礼出生在河北沧州 。 那时还处于各地军阀割据 , 时局动荡的民国时代 。
由于家境贫寒 , 加上兄弟姐妹众多 , 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 年仅13岁的白芳礼不得不背井离乡 , 外出打工谋生 。 遇到战争爆发 , 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 , 白芳礼只得跟着逃难的队伍四处流浪 。
1944年 , 31岁的白芳礼跟随逃难队伍来到了天津卫要饭 , 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 有时候会打些零工 , 这期间他尝遍了人间疾苦 。
他在天津流浪了几年后 , 既没文化 , 也没有一技之长 , 只有力气 , 所以成了三轮车夫 。 他每天起早贪黑 , 赚来的钱却不多 , 还得交税 ,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 三轮车夫属于社会底层 , 白方礼经常挨打挨骂 , 被人欺负 。
读过《骆驼祥子》的人应该对这个职业有大致的了解 , 拉车不仅要风里来雨里去 , 时常遭受人们的歧视 , 挣得的辛苦钱还会被压榨 。 因为拉车的缘故 , 没过几年 , 白方礼原本挺拔的身子渐渐佝偻 。

天津解放了 , 但此时的他已经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 。 于是 ,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 。
根据白方礼的家人回忆 , 他即使年纪已经错过学习的最佳时期 , 也最爱学习 , 喜欢有知识的人 , 谁要是在他身边说学习不好 , 或者自己的子女不爱学习 , 他就会很不高兴 。
白方礼靠着这种执念以及一辆老旧的三轮车 , 把自己的4个小孩都养大成人 , 其中3个都考上了大学 。 作为爸爸 , 白方礼背后的付出 , 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天津市河北运输厂的老板看中了奋力蹬车的白方礼 , 二话不说便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厂里 。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 白方礼从一个飘摇不定的打工人成为了一名有编制的正式工 , 收入虽然相差不大 , 但也总算没有了失业的风险 。
1974年 , 已经61岁的白方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厂退休 。 一辈子劳碌的白方礼根本闲不住 , 他就瞒着子女到了一家油漆厂做工 。 子女们知道后 , 纷纷反对老人继续工作 。 不过老人表示自己的身体还很硬朗 , 不做点事情每天太无聊了 。 子女们拗不过老人 , 只得暂时同意让老人继续上着班 。

1987年 , 白方礼已经到了74岁的年纪 , 在子女们的强烈要求下 , 他最终同意回老家养老 。
看着家乡熟悉的老房子和土地 , 白方礼的心里不由得浮现出丝丝的暖意 , 只可惜父母已经不在了 。
突然看到了看到了一群孩子在玩耍 , 于是就向一群孩子们提出了一个疑问:“现在是上课的时间 , 你们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听到这个问题 , 孩子们扬起头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因为家里没有钱呀!”
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 但是当白方礼亲耳听到孩子们的回答之后还是忍不住地难过——几十年前的他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接受教育 , 在几十年后 , 依旧有孩子无法上学 。

一夜未眠的白方礼 , 便将正熟睡的家人喊了起来 。 他将家人聚集到一起 , 开了个家庭会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