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旱情严重,鄱阳湖见底,30万只候鸟狂吃鱼


长江旱情严重,鄱阳湖见底,30万只候鸟狂吃鱼


文章图片


长江旱情严重,鄱阳湖见底,30万只候鸟狂吃鱼


文章图片


长江旱情严重,鄱阳湖见底,30万只候鸟狂吃鱼


文章图片


长江旱情严重,鄱阳湖见底,30万只候鸟狂吃鱼


南方旱情又登上媒体热搜榜了!#鄱阳湖枯水见底 明代石桥露“真容”#\u0002据统计 , 从今年7月份以来 , 长江流域的降雨就偏少 , 到8月上旬降雨不仅没有增多 , 反而比多年同期均值下降了60%以上 , 再加上南方持续高温 , 居民用水量大 , 自然水域水分蒸发快 , 就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比历史同期大幅下降 , 长江流域也就提前进入枯水期 。

水利部统计显示 , 到8月的下旬 , 长江流域10个省份有4848万亩耕地受到旱情影响 , 长江流域的两大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水体面积相比7月中旬的水体面积也出现了明显缩减 。 其中鄱阳湖在8月6日就提前进入到了枯水期 , 这是从1951年有记录以来 , 最早进入枯水期的一年 , 比最近几年平均出现枯水期的时间提前了2个多月 。 洞庭湖的标志性水文站——城陵矶站水位比多年均值下降了6.29米 , 这一数值是该站有实测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水位 。

【长江旱情严重,鄱阳湖见底,30万只候鸟狂吃鱼】水位下降之后 , 洞庭湖的湖区出现了大片的“青青草原” , 鄱阳湖的南昌进贤段水域也出现了“大地之树”的自然景观 。 往年浸在水中的鄱阳湖落星墩今年也完全展露了出来 。 近日 , 位于江西九江的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水域的明代“千眼桥”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

水位下降过快 , 大量鱼类搁浅死亡洞庭湖虽然水源补给上有四水、三口、两河 , 但洞庭湖的水体偏浅 , 最深处为23.5米 , 平均才6.39米 , 湖区面积偏大 , 其内水量蒸发量大 , 水位消退速度快 。 鄱阳湖的水量也在短时间内锐减 , 就导致湖区内出现大量的滩涂 , 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浅滩中出现了很多的水坑 , 一些鱼类由于未能及时游入深水区 , 就被搁浅在了这些水坑之中 , 从而形成“鱼坑” 。
受持续高温少雨的影响 , 这些鱼坑中的水只会越来越少 , 被搁浅在水坑中的鱼最终的命运只有死亡 。 有记者探访了鄱阳湖的干枯水域 , 干死的螺蛳、河蚌随处可见 。 据江西新闻联播报道 , 鄱阳湖中的许多浅水坑的鱼被晒成了鱼干 。 有渔民表示 , 往年的8月正是鄱阳湖水草丰美的季节 , 10月份才会进入枯水期 。

鄱阳湖如此 , 洞庭湖同样难以幸免 , 据洞庭湖君山区渔政工作人员介绍 , 洞庭湖很多鱼类被困在小水塘中 , 而且今年退水速度快 , 水温高 , 被困在水坑中的鱼很快就会缺氧死亡 , 就连十多斤的大鱼都难逃一死 。
30万只候鸟狂吃鱼长江流域遭遇旱情 , “两大湖”提前进入枯水期 , 不仅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影响巨大 , 也对当地的野生动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鄱阳湖素有“候鸟天堂”的美誉 , 夏季是夏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 每年会有90种以上 , 超过30万只夏季候鸟前往鄱阳湖觅食和繁衍后代 。

“两湖”水位的下降使得湖水变浅 , 湖水面积变小 , 鱼类就更加集中 , 再加上有大量的鱼被搁浅在浅坑之中 , 这些都为湖中的候鸟捕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候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捕捉到更多的鱼、河蚌和螺蛳等 。 水位下降之后 , 湖中的滩涂面积增大 , 滩涂上则会生长出大量的植物 , 这些植物也会给候鸟提供食物 。
会影响禁渔效果吗?2020年11月19日 , 经国务院同意 , 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设立长江口禁捕管理区的通告》 , 将长江口禁捕范围进行扩延 , 扩延后的长江口禁捕管理区范围为东经122°15′、北纬31°41′36″、北纬30°54′形成的框型区域 。

长江禁渔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长江中的野生渔业资源 , 而此次长江流域遭受严重旱情 , 鄱阳湖、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 , 一方面湖中的鱼因为搁浅会部分死亡 , 另一方面湖中的鱼也会被鸟类更多的捕食 。 此外 , 今年高温水少 , 水中的氧气含量也偏低 , 也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存活 。 也就是说这次干旱确实是会对禁渔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

不过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 , 因为往年的枯水期也会有不少鱼类搁浅被候鸟所捕食 , 今年只是数量稍微多一些 , 而且这两年禁渔效果显著 , 长江中的野生鱼类数量大幅增长 , 多搁浅的鱼相比于整个长江中的鱼类资源只是九牛一毛 。 而且还会有工作人员定时巡查洞庭湖和鄱阳湖中未干涸的水塘 , 发现有活鱼也会及时进行转移 。 高校专家也表示 , 今年的极端干旱天气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 确实会对湖泊的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干扰 , 不过这种负面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 , 经过一定时间周期就可以逐步恢复 , 这也可以说明干旱对禁渔效果的影响不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