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熊猫传媒申晨:万物皆可“剧本化”,文旅如何靠逆向思维取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人民文旅
编者按:
转眼间,充满考验的2021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文旅行业伴随着疫情的反复波动,在紧张和压力下曲折前行。2022年,对文旅行业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文旅行业既要正视眼前的困难,更要相信美好的未来终会到来。
站在2022年的开端,人民文旅特推出特别策划《人民文旅对话》人物访谈栏目,以交流、分享的方式与文旅产业发展上具有创新、思考、成绩的行业代表人物对话,分享前沿思考,促进行业共生。
第七期《人民文旅对话》,熊猫传媒董事长申晨做客栏目,自媒体大咖、营销操盘手......近日,他的个人介绍里又多了一条“红河美东村书记”,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在那个万物皆可“互联网+”的年代,申晨就被很多人熟知,以自媒体闻名、玩转网络营销、帮助多个品牌“出圈”……在他众多标签中,文旅人的标签似乎并不显著。
然而,申晨本人并不这么认为,“我一直都是一名文旅人。大学毕业后,我进了故宫博物院负责问世档案整理的工作,我经常跟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我的职业生涯起点特别高——是从看奏折开始的。”
从自媒体大咖到营销操盘手、行业观察者再到内容打造者,申晨感受到,文化跟实际体验的深度融合将是最大的机会。“就像之前的互联网+一样,我们进入了万物皆可文旅+的时代。文旅其实可以做成是‘开关’,是开启的‘按钮’,我们要把它变成文旅和历史融合最重要的物品,一‘按’下去就能够‘回到过去’,打开当代人和历史的链接。”
操盘手|熊猫传媒申晨:万物皆可“剧本化”,文旅如何靠逆向思维取胜?
文章插图

人民文旅:据了解,您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故宫博物院,负责起居注、黄册和奏折的修复工作。从文物修复的幕后工作者到营销操盘手,有哪些感触?
申晨:毕业以后,我进了故宫博物院,当时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要是负责文史档案的整理工作。我经常跟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我的职业生涯起点特别高——是从看奏折开始的。
尽管这段经历只有两年的时间,但这两年的经历带给我很多震撼、很多理解。之前从书本上看到的只是历史文化中的沧海一粟,还有更多的浩如烟海的内容,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挖掘。这段经历,对于我后来的职业生涯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后来也和故宫有很多合作,比如我们和故宫博物院、金山办公软件共同发起的活动——“发现‘中纹’之美”。
操盘手|熊猫传媒申晨:万物皆可“剧本化”,文旅如何靠逆向思维取胜?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故宫里边有大量的好看的纹饰和纹路,清朝的补子、朝珠、顶戴花翎、造景、建筑等等,纹路都非常漂亮,但是当时并没有人去把它挖掘出来。我认为,品牌想和故宫合作,光是借故宫的名,把logo、IP放在产品上,这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合作应该是重现中国文化之美,当时,我们就做了“中纹”之美,把一些好看的纹饰和纹路挖掘出来。
并不是借谁的IP,也不是借谁的名声,而是真正要发掘文化本身的价值,我认为这是我们这一代文旅人在未来要去思考的问题。
人民文旅:随着故宫文创的出圈、三星堆考古发现引爆网络,以及《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的热播,我国掀起了一阵文博热,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您认为这种流量是可持续的吗?换言之,目的地、旅企如何做才能接住这波流量?
申晨: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好,但有点遗憾的是,这种热度没有被更多的文旅项目接住。以前,我们看电影、电视剧、小说,后来听有声书、听相声曲艺,大多都是看别人的文化,如今,当代年轻人已经坚定了文化自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开始用“剧情”来“包装”文旅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了。
操盘手|熊猫传媒申晨:万物皆可“剧本化”,文旅如何靠逆向思维取胜?
文章插图

《我在故宫修文物》人物海报 图源: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官方微博
我特别喜欢看《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这类栏目,每一期我都要带着我的孩子一起看,但实际上,如今光是看的话已经不足以吸引这一代的年轻人了。如果看完以后,再深挖下去,落地到真实的实景里面去,不光是看,而是玩,是沉浸,那相信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会更有吸引力。
三星堆考古发现举世瞩目,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沉浸到那段历史里面,回到三星堆时代,跟着三星堆的文化走一遍,看一看当代的历史?我们也可以回到唐朝、宋朝,哪怕是作为当时的任何一个小人物,沉浸式的“亲历”一次那些朝代的大事件,“目睹”文物背后的故事。

推荐阅读